文物作为具体的物质遗存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二是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
在世界上,一切都是短暂的,只有艺术不受时空的局限,化作永恒。收藏或投资艺术品的人,正在试图从艺术的这份永恒的价值中,萃取滴滴可以润泽于每一个时代的价值。他们有着各自的审美认知,又不完全受制于审美,他们了解时代语境,接受商业化,游刃有余地发挥审美的作用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所有消费时的选择多半都依赖审美,而在艺术品方面,审美趣味发挥着大的价值。
魂瓶为冥器(明器),又称"谷仓罐"、"堆塑罐",也称魂魄瓶,源于西汉,兴于三国,盛于宋代,衰于民国,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的随葬器物。它由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的五联罐演变而来,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两晋(公元220~420年)时期墓葬中特有的随葬品,。
魂瓶目前在国内拍卖市场的拍卖价格是2002年在保利拍出的一件三国时期的魂瓶,后成交价为1239.41万港元。除此之外,还有大多数的普通谷仓罐成交价格在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上拍的数量和青花瓷和白釉瓷器相比还是有所不及的。有行业资深人士透露,“南方人比较钟情于华丽的清三代瓷器,魂瓶属于高古瓷,其偶尔会出现在拍卖场上,但上拍率并不高,所以市面上能见到的魂瓶并不多,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虽然现时魂瓶的价值尚未被收藏界广泛关注,存在巨大的升值空间,
魂瓶只是魂瓶是从器物的用定名,而魂瓶是从器物的工艺发定名。流行于三国西晋的一种青瓷。随葬品。器身上部堆塑人物和飞禽走兽。后来,顶部出现殿宇楼阁,回廊院落的模型,上部的其他装饰也日益繁复,西晋后迅速消失。又名“谷仓”,“魂瓶”。
1、魂瓶实为陶瓷 堵波,是一种佛教象征物。
2、人物魂瓶的属性即魂瓶。
3、魂瓶为“魂瓶”,专为丧葬的目的而制作,作为死者灵魂的居所,反映了生者祈求死者灵魂安息的愿望。
4、魂瓶为骨灰坛。
三国、西晋墓葬中常见的随葬陶瓷器,也有大量魂瓶出土于宋代,亦称“青瓷谷仓罐”。魂瓶是一种“冥器”。“冥”是古代社会唯心主义思想所迷信认为的人们死后进入的世界,比如“冥币”就跟贴近我们现代人生活。
作为今天的收藏者,我们面对历史难得的机遇(历史以来全国持续大规模的建设),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对历史遗物进行收藏,以体现个人的文化价值和个人存在意义。当然,收藏的经济价值和单纯的“把玩休闲”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文物古玩收藏热的一个重要推手。可是面对庞大的收藏群体(据说7000多万,感兴趣的起码1亿以上),市场上的真品文物古玩无疑是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收藏需求的。于是,仿造和做伪的“文物古玩”就应运而生。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算起,短短30余年,全国古玩市场和古玩店中95%以上都是这类仿造品。尤其地下的仿造程度越来越高新,这给整个收藏界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很多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一些知名鉴定专家,基本都给废掉武功。收藏队伍里的鱼目混杂和一些人的贪婪,仿造者和盗挖者面对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整个行业里的真真假假,使得这个行业成为真正的血腥江湖。
一般而言,在一个政治及社会比较稳定的社会里,艺术品的供给和需求在总体上是比较平衡的,如果说有上升,也是两合同步上升。但在兵荒马乱或社会大动乱的年代里,两者之间便发生不平衡。中国近代历史上清末、抗战期间,和民间收藏无法保存,人们食不果腹,便大量抛售自己收藏的艺术品。此时艺术品价格便宜,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收藏条件,不失为艺术品投资的好机会。中国现代史上的文革时期,把艺术品收藏视为玩物丧志的颓废行为,把珍贵历史文物视为封资修,收藏者和创作者纷纷抛售自己的藏品或作品,一时价格与价值严重脱离,一落千丈,几十元钱能买进一件珍贵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