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文化艺术品收藏是传承家庭文脉的上佳选择。文物艺术品不仅可以赏心悦目,与心灵对话,而且其具有历史、文化和学术的传世价值,同时凝聚着父辈文化理念的价值取向。
它既可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两大类,也可分为“公有文物”(国有文物)和“私有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一般指古迹,包括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石窟、寺庙、石刻、大型壁画、历史遗迹、代表性建筑等等;可移动文物一般指馆藏文物,如艺术品、工艺美术品、手稿、图书资料、各种实物、化石等等。
如果藏品通过鉴定确实是赝品,但是在真伪混乱的市场卖出去了,并且赚了钱,在这种情况下,便会对鉴定者的鉴定水平产生质疑。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明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代,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不仅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装饰技法也突飞猛进,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对此,《清高宗御制咏瓷诗》咏宋代瓷枕曰:“修内当时秘,千年制朴淳。通身辞火气,彻体蕴精神。木以阳城重,玉非荆国珍。不须更鼓响,防值碎椎人。”这时期有不少生产瓷枕出名的窑口,如河北定窑、磁州窑、河南巩县窑、湖南长沙窑、江西景德镇等。造型有长方、八方、银锭、花瓣、如意云头,等等。著名的品种也不少,如珍珠地划花枕、白地黑花枕、青白釉枕、三彩枕等。
宋代瓷枕的造型、样式非常丰富,尤其是以塑造为兽状者较为多见,无不是造型精巧,制作细腻。而就此件三彩双狮花卉瓷枕而言,制作者巧妙地把狮子、彩球和瓷枕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可谓是独具匠心,给整件器物平添了一份美感,充分体现了宋代瓷枕制造的工艺水平。
4月25日上午,在省博物馆阳光大厅内隆重举行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三十二《一梦千年——辽代三彩瓷枕》特展开幕式,为广大观众奉上一幕精彩的辽代瓷器特展。
本次“每月一星”特展为广大观众所呈现的这件文物就是辽代三彩瓷枕,为辽三彩的典型代表器物,该彩枕前低后高,呈斜坡状。文物整体呈“凸”字形,上枕面有外凸的边沿,并以黄、白、绿三色釉交替搭配,构成绚丽的图案。瓷枕四周饰以浮雕,以人物、松树和鹿搭配,寓长寿之意。枕身中空,右侧开一小孔,此孔为烧制时散发内部热气之用,使用时可供内外空气流通,起到降温的作用。
据了解,本次展出的这件三彩瓷枕,是迄今已发现的辽代文物中的珍品,为我们研究辽代陶瓷发展水平和生活习俗、审美观等提供了实物佐证。“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词人的千古传唱为瓷枕作了恰如其分的诠释。
瓷枕是中国陶瓷宝库中一个特殊的品种,它融科技、艺术、文学、于一体,集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于一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古人的生活理念和对吉祥幸福的追求。正因为如此,小小的瓷枕才越来越受到广大收藏者的青睐。
综上所述,“骨董”“古董”“古玩”三者称谓,实为同一个意思,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制度逐步完善的利好,2016年3月24日,文化部继发布《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后,又正式发布《关于贯彻实施〈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的通知》,对贯彻实施《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作出计划部署,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艺术品市场管理,认真贯彻实施《办法》,明确行业底线,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加强内容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断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明确管理对象,开展行业普查,要求建立专家委员会制度,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开展行业培训,促进行业交流,维护行业权益,参与公共服务,探索开展信用评价,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特的复杂的高智能劳动,正因为此,艺术品价值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价值的难以量度性、稀缺性和无限增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