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天的收藏者,我们面对历史难得的机遇(历史以来全国持续大规模的建设),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对历史遗物进行收藏,以体现个人的文化价值和个人存在意义。当然,收藏的经济价值和单纯的“把玩休闲”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文物古玩收藏热的一个重要推手。可是面对庞大的收藏群体(据说7000多万,感兴趣的起码1亿以上),市场上的真品文物古玩无疑是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收藏需求的。于是,仿造和做伪的“文物古玩”就应运而生。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算起,短短30余年,全国古玩市场和古玩店中95%以上都是这类仿造品。尤其地下的仿造程度越来越高新,这给整个收藏界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很多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一些知名鉴定专家,基本都给废掉武功。收藏队伍里的鱼目混杂和一些人的贪婪,仿造者和盗挖者面对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整个行业里的真真假假,使得这个行业成为真正的血腥江湖。
如果你身边有喜欢收藏的朋友,不妨多去走动一下,密切注意他的藏品和心态,遇到你特别喜欢,而对方又恰好稍有动摇,就赶紧“缠”下。 比如,我在一些白领较多的论坛上,就见过不少这样很令人喜欢的货色,有些宝贝别说价格,甚至在别的场合根本就见不到,有钱也没处买,而在论坛里面都是常见的朋友,价格也很便宜,这时候你如果觉得合适,就赶快收下,毕竟钱可以再来,机会却不常有。当然注意,也有人自己不懂,在别处上了当,并把东西拿到坛子里高价转让,这情况很个别,但是的确存在,不过这里的玩家一般也不好糊弄,只是提醒大家还是睁开一双慧眼,免得一时脑热吃了亏。
如果藏家想出手藏品找一个正规的平台是重要的,然后自己实地考察,看看电话中说的跟到了以后说的是不是一样,还有心态一定要好,不能急于求成,不是卖萝卜白菜,今天来就可以拿钱的,还有一些藏家总是说一分钱不出才能合作(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往往这种心理总是被前期免费的不正规公司抓住,忽悠过去,路费时间全白费了
在“汝、官、哥、钧、定”五台甫窑中,汝窑瓷器不光代表着中国瓷器制作水平的岑岭,而它极为希罕的存世量更使得其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天青釉是汝窑的代表,它创烧在五代耀州窑,生长岑岭则在北宋汝窑,五代后周柴世宗赋诗“雨过天青云,这般颜色做未来”,说的正是这种模拟“天空蓝”的天青釉色。天青釉给人以理性、雅致、蕴藉、自然的感受,成为历代文人追求的艺术品。
马未都以为,汝窑水平高的地方正是由于它包罗了哲学思索,“北宋的天子及师傅们在文化需求上都不是容易之辈,他们已发现瓷器可以更多地肩负使用之外的文化责任。”
南宋人周密在《武林往事》中,对汝窑有过一次详细的纪录,枚举有16件,马未都以为“这是宋代所有的历史文献中纪录汝窑多的一次。”
而凭证现在已有资料的统计,全天下有记录可查的汝窑约莫仅有67件,而且绝大部分都在天下级的博物馆里,“台北故宫”是汝窑集中的地方,现在准确的统计是21件,其余的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大古玩会等。
马未都在《百家讲坛》上坦言,“官、哥、钧、定我全有了,也在凑汝窑。二十多年已往,还没碰上合适的。”
据相识,自北宋后,历代天子都对汝窑有所追求,尤其到了清代,雍正天子对汝窑很是赞赏,在业界,甚至一致以为雍正时期仿汝窑的成就高。而近年的拍卖市场体现中,也可见眉目,早在2011年,一件“(清雍正)仿汝窑釉弦纹贯耳方壶”便突破万万,在香港苏富比以1298万成交,而在2013年,“(清雍正)仿汝窑六棱大瓶”也以862.5万在西泠印社成交。在市场上,历代的仿汝窑瓷器均已成为瓷器藏家角逐的工具。
能够真正见过头至把玩北宋汝窑的人并不多,而对于历代的仿汝窑在拍场上的受捧水平,也使得一样平常藏家或者消耗者对此瞠乎其后。作为恒福茶文化博物馆馆长、珍藏家的徐结根十多年前已经感受到汝窑的珍贵,他在谋划多年茶具生意的同时,总在思索怎样把古代瓷器的文化精神引入到一样平常生涯中。2000年之后,他总来往于各大博物馆,深入相识历代瓷器,包罗北宋汝窑。终于在2008年正式建设东道汝窑,通过以北宋汝窑作为范本,尽可能地回复昔时天青釉瓷器的气韵。而也正在这一年,与观复博物馆首创人,著名珍藏家马未都的相助,不光成为了业内韵事,更坚定了他继续汝窑生长偏向的信心。
辨: 收藏必须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这要在长期的收藏实践中逐渐积累。要有交学费的心理准备。收一假,上一课;藏一物,长一识。举一反三,眼力见长。
一些不了解市场价格的鉴定,往往以拍卖价做为藏品的评估价,这不但误导了收藏者,影响了典当、抵压、司法公正,以及市场的正常流通。更为严重的是公开评估价格,搅乱了古玩的市场价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