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第一次看到某件艺术品时,往往会第一时间就为之心动。人的心理活动中,往往容易出现一种情况:因为熟悉而亲近,而喜爱。在看艺术品时,人往往也如此。
古玩不是一般的商品,需要收藏者了解历史,具备艺术素养,精通辨伪、断代、品评、估价格,懂得并遵守行业规矩。古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涵盖着传统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品质。“凡事要有规矩”的传统在古玩买卖和收藏间延续了几百年。然而古玩行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深入其中的,要想进入并了解古玩行。
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古老的枕头是天然石块,后来开始使用初步加工过的石块作为枕头。以后逐步扩大到使用其他材料来制作枕头,例如竹枕、木枕,玉枕、铜枕等等,历代留存下来数量多的则是瓷枕。瓷枕是一种生活日用品,它是中国古代瓷器中较为流行的一种造型。据说初是作为陪葬的冥器出现的,以后逐渐成为卧室的寝具和号脉的工具。瓷枕早创烧于隋代,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床上枕具。到了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造型非常丰富。当时较为流行的有几何形枕、兽形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等,造型精巧,制作细腻。同时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被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这一时期的瓷枕逐渐从实用品转向了雅俗共赏的工艺品。明清以后,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开始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宋朝有“张家造”,此外还有“赵家造”、“王家造”等等。今天看来,千余年前宋人生产的瓷枕仍可谓之“美不胜收”,比如一鹭鸶置身芦苇之中,双腿岔开,回首相望,用笔寥寥,一派生机;一孩童持竿垂钓,神情专注,几条小鱼欲咬欲溜,意趣盎然;两束萱草,丰满柔韧,舒展大方……
瓷枕发展总的来说是年代越早尺寸越小。唐枕中常见不足一拃长(张开拇指和中指间的长度)的,人称脉枕,是否为号脉专用有待考证。宋枕尺寸适宜,辽金以后,尺寸加大,可达尺半,显得笨拙。瓷枕为生活用器,常随亡者下葬。因历史淘汰,极少见传世品。瓷枕为平民百姓所用,皇帝老子大概嫌硬,另有所枕。于是,瓷枕中透着一井气,说白一点是俗气。这股俗气使后人得以窥见宋人的情趣。宋人图安逸,不尚浮华,干不出唐人那等辉煌热烈的事来。两只鹌鹑,一行飞雁;顽童蹴鞠,赶鸭捉鸟,无不流露宋人知足常乐的人生观。你可以想见宋人在人口增殖、物阜民丰之际,陶醉于这种“小家碧玉”的气氛之中,自得其乐。
它与云南省博物馆珍藏的宋代三彩双狮花卉瓷枕造型不同,与宋代湖田窑双狮枕相比,釉色造型类似,但细部处理不相同。此枕的底足麻布印纹又与潮州宋代笔架山窑发掘器物底座麻布印纹基本相同。此枕虽为残件,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实物。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明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代,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不仅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装饰技法也突飞猛进,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对此,《清高宗御制咏瓷诗》咏宋代瓷枕曰:“修内当时秘,千年制朴淳。通身辞火气,彻体蕴精神。木以阳城重,玉非荆国珍。不须更鼓响,防值碎椎人。”这时期有不少生产瓷枕出名的窑口,如河北定窑、磁州窑、上海巩县窑、湖南长沙窑、江西景德镇等。造型有长方、八方、银锭、花瓣、如意云头,等等。著名的品种也不少,如珍珠地划花枕、白地黑花枕、青白釉枕、三彩枕等。
我国瓷枕大约始创于隋朝,有脉枕、生活用枕和殉葬尸枕三类。唐代枕形体较小,以长方形为多。宋代南北窑广为烧制瓷枕,有长方、腰圆、云头、花瓣、椭圆、八方、银锭、鸡心以及婴孩、卧女、伏虎、双狮等器型。如定窑的孩儿枕,景德镇窑的青白釉虎枕、青白釉双狮枕,磁州窑白地黑花枕、彩绘凤菊纹枕等,都是我国瓷器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宋代瓷枕的造型、样式非常丰富,尤其是以塑造为兽状者较为多见,无不是造型精巧,制作细腻。而就此件三彩双狮花卉瓷枕而言,制作者巧妙地把狮子、彩球和瓷枕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可谓是独具匠心,给整件器物平添了一份美感,充分体现了宋代瓷枕制造的工艺水平。
一些收藏爱好者,本身不具备识别真假古玩的能力,于是寻找一位懂古玩的人陪着,帮助爱好者把关。对于这种不懂行业规矩的行为,一般是不进行交易的。因为帮助掌眼的如果是商人,在帮忙中会存在着利益关系,如果是个收藏行家,在交易时对古玩的真伪及年代的看法容易出现分歧,所以古玩店铺不与这种让行家帮忙掌眼的顾客进行交易。
如果藏家想出手藏品找一个正规的平台是重要的,然后自己实地考察,看看电话中说的跟到了以后说的是不是一样,还有心态一定要好,不能急于求成,不是卖萝卜白菜,今天来就可以拿钱的,还有一些藏家总是说一分钱不出才能合作(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往往这种心理总是被前期免费的不正规公司抓住,忽悠过去,路费时间全白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