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天的收藏者,我们面对历史难得的机遇(历史以来全国持续大规模的建设),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对历史遗物进行收藏,以体现个人的文化价值和个人存在意义。当然,收藏的经济价值和单纯的“把玩休闲”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文物古玩收藏热的一个重要推手。可是面对庞大的收藏群体(据说7000多万,感兴趣的起码1亿以上),市场上的真品文物古玩无疑是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收藏需求的。于是,仿造和做伪的“文物古玩”就应运而生。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算起,短短30余年,全国古玩市场和古玩店中95%以上都是这类仿造品。尤其地下的仿造程度越来越高新,这给整个收藏界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很多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一些知名鉴定专家,基本都给废掉武功。收藏队伍里的鱼目混杂和一些人的贪婪,仿造者和盗挖者面对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整个行业里的真真假假,使得这个行业成为真正的血腥江湖。
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特的复杂的高智能劳动,正因为此,艺术品价值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价值的难以量度性、稀缺性和无限增值性。
同场拍卖尚有一件难堪的玉器精品,“清乾隆白玉雕天喜大吉插牌”,高21厘米,此插牌用料考究,质地皎洁细腻。温润凝聚,器型规整,生涯完整。正反面浮雕葫芦造型,葫芦内划分装饰“天喜”、“大吉”,字体苍劲有力,笔锋回转之处流通舒展。划分在香港苏富比1989年春拍第859号,2012年11月28日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第2345号拍卖,其时估价为HK$2,500,000-3,500,000。精雕细作,巧夺天工,是难堪一见的乾隆时期宫廷艺术品。
明官窑自万历三十五年以后无官窑瓷生产的档案记录,故一样平常以为,明代官窑至此即终,但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大明天启年制”款青花花篮纹盘似乎还在低吟着官窑的长诗。
清早期,中期清顺治十一年恢复了官窑瓷的生产,但似乎很快又停烧。以是清初时期只有“大清顺治年制”黄地紫彩莲瓣纹盘等可数的几件器物恰似清官窑的序曲,沉沉低吟。明、清官窑瓷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662-1796)进入了其绚烂的时代。
清代御窑厂的规模较明代扩大,清代档案明确纪录有官员督窑。特殊是督窑官唐英,以“陶人”自励,从雍正七年起协助窑事,到乾隆时期任督窑官,于乾隆二十一年去世,呕心沥血,兢兢业业。雍正、乾隆二朝官窑盛世,其功不行没。康熙官窑瓷,胎质坚致,大器频出,青花、五彩尤为让人称道;雍正官窑瓷,无论大件小器皆工艺精湛,颜色釉瓷匀净怡人;乾隆官窑的特种工艺瓷,以瓷琢它山之料,惟妙惟肖。特殊是三朝的珐琅彩瓷或古拙华贵,或清丽典雅,独步瓷海;粉彩瓷或色料优美,或做工细腻,开一朝之风。它们都不愧为盛世之作。嘉庆朝前期的官窑瓷仍继续乾隆朝的威风凛凛威风凛凛,尚细腻,后期衰势渐显。
从近年春拍情形看,明清瓷器无疑是市场中的亮点。明清瓷器正在酝酿新的市场,它的价格将一直上涨,市场行情越来越好。
据业内人士先容,瓷器市场约莫每五年就会履历一个调整期。从现在整个市场行情来看,瓷器也正处于调整期,但调整期并不是价格下降,而是对一些瓷器的价格举行修正。从整体行情来看,瓷器价格照旧在一直的上涨,只是其涨幅落伍于中国字画、油画,但一些精品、珍品瓷器的价格涨幅照旧到达30%~40%。现在,一些具有久远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和投资人把一些资金投入到瓷器上来,从中恒久来看,瓷器在履历了这一调整期后,会泛起出供需两旺的征象而迎来一波较大的上涨行情。明清珍瓷受追捧。
一些大珍藏家对于珍贵的明清瓷器体现出特殊浓重的兴趣,以是明清珍瓷的拍卖情形也较量好;另一类以投资盈利为目的,通常也是以投资精品瓷器来赚取利润。徐宁先容说,明清珍瓷可以保值,价格也会越来越涨,纵然艺术品市场泛起大的颠簸,影响也不大。明清官窑市场难遇。
卖古玩的行家与买古玩的行家交易过程很简单,卖家说出卖价以后,买家想收买就给价,不想收购便包好藏品走人。从不争辩抬杠,也不会指责对方没眼力。有的藏者自己不懂,买了以后拿到网络上让网友们评判,只要有人说东西假,便在网上开骂,这种心态是出于对自己的藏品没有自信,同时也是业界里不可能有的现象。所以真正的行家很少参加陌生朋友圈的讨论,除非相互了解尊重的至交。
“真”是指真伪,这是选择的首要条件;“精”是指作品的艺术性在同类里是不是高的;“新”就是指作品的品相好坏;“名”就是指作品的传承递藏背景是否明朗。传承记录近越来越受到收藏界的重视,连带过去的拍卖图录和出版物都被抢购一空,说明了大家对传承的尊重,也就是对作品过去的历史、对前辈收藏家的尊重和认同。另外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做假和做伪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复杂,有一个良好可靠的收藏传承,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能给我们带来一份安心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