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如同其他任何一种投资方式一样,必须把握住投资时机,否则贸然投入,难免血本无归。
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特的复杂的高智能劳动,正因为此,艺术品价值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价值的难以量度性、稀缺性和无限增值性。
其实极少人知道业界存在着深层次原由,简单的说收藏家,商家,玩家,行家,爱好者都有不同的目的,因此他们之间都有不同的身份定位,不同的学习实践过程,对古玩及藏品有不同的态度及处理方式,凡是不了解这些专业知识的就是花钱买胡闹。
明成化青花瓷是汉族传统名瓷,分官窑,民窑两种。明成化朝(公元1465—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年号)历时23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恢复正常,是汉族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青花可谓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其器突出特点是玲珑秀奇、端巧工细,后人对其评价颇高。成化青花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与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更难与宣德青花区分;另一类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为主要特征,是成化青花的代表,与后来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2014年瓷器艺术品市场极度惹人注目,“超级土豪刘益谦”以2.8亿元拿下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再次刷新中国瓷器拍卖世界纪录,不管是炒作还是无意为之,瓷器在古玩收藏“疯涨”已成事实,仅仅春季,据香港拍卖会统计,瓷器2014年春季总成交额对比2013年春季,已经翻了数倍,让众多学者、让国内众多“捧瓷大军”赚得盆钵满盈了。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
艺术品收藏市场如火如荼,势如破竹,一发而不可收拾。商界大亨皆瞄准这一生机盎然的艺术品市场。各地的拍卖活动更是风起云涌,热火朝天。尤其是书画、瓷器、奇石。据悉,目前中国大约有收藏爱好者八千万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捧瓷大军”扎堆在陶瓷收藏市场,艺术品市场发展潜力无可限量。
古往今来,我国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瓷器大国,缠枝花卉斗彩瓷器、青花釉里红瓷、青花瓷、官窑白瓷粉彩开窗天球瓶等闻名于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中华民族伟大而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瓷器的里程碑。尤其是青花釉里红工艺的开发,让我国的陶瓷技术带来质般飞跃。
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窑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笔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笔触,其青花发色浓重,有浓淡层次和黑褐色结晶斑,与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为突出。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
成化民窑器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瓷精细规矩,但在明代各朝中都是突出的。民窑瓷胎体单薄,质地洁白细腻,瓷化程度好,胎体较明初民窑明显减薄。釉面光润肥厚。罐等琢器讲究修胎,接口不明显,多砂底,釉底较少。碗的跟细圆,径变小,跟有一圈淡淡的枇杷黄窑红,多釉底。
为什么说现在的收藏是赔钱加胡闹呢?
前些日子和一亩田艺术机构的藏家朋友聊及此事,起初曾对他收藏的初衷表示怀疑。在他看来,希望通过收藏获利实际上是在自寻烦恼。因为经济学已证明了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意义甚微,很难取代证券等其他金融工具,难以作为抵御金融系统风险的有效工具。收藏本身包含了储藏和维护的成本,他说开始做收藏至今一直在付出,没有红利或利息。不过,他谈到的另外一点我非常认同,收藏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藏者到底选择了什么样的藏品。
如果您喜欢收藏古董古玩建议你有二个地方不能放:一个是绝对不能放身上,忌贴身;二绝对不能放在卧室里面。好放在客厅,书房,或者说是神位附近,作为摆设,观看,那尚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