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 :收藏界人外有人,许多知识、技巧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为人谦诚,虚心求教,方能接近真知,增长见识。
如果你身边有喜欢收藏的朋友,不妨多去走动一下,密切注意他的藏品和心态,遇到你特别喜欢,而对方又恰好稍有动摇,就赶紧“缠”下。 比如,我在一些白领较多的论坛上,就见过不少这样很令人喜欢的货色,有些宝贝别说价格,甚至在别的场合根本就见不到,有钱也没处买,而在论坛里面都是常见的朋友,价格也很便宜,这时候你如果觉得合适,就赶快收下,毕竟钱可以再来,机会却不常有。当然注意,也有人自己不懂,在别处上了当,并把东西拿到坛子里高价转让,这情况很个别,但是的确存在,不过这里的玩家一般也不好糊弄,只是提醒大家还是睁开一双慧眼,免得一时脑热吃了亏。
行之有道,处之有德玩经营的祖师爷是范蠡,早提出的粮食布匹十分利、中药当铺百分利、古玩字画千分利。古玩收藏家祖师爷是老子,老子在周朝曾经做过“守藏之史”,《道德经》提示人们,行之有道,处之有德。“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香炉口外卷,圆鼓腹,胎体厚重,有圈和平底实两种;笔筒属文房用具,有直口和撇口,直口圆筒形多,一般是平底露胎,用手抚摸,底非常细腻,盘、碗的底墙高且深,有斜削平,直圈或双圈底。碗壁厚,弧度不大,常有磕缺,边旋削痕明显,呈螺旋状。崇祯时期的唇口小缸已经很少烧造。
四、纹饰顺治青花纹饰质朴、自然,绘画一反过去单线平涂的方法,而采用多线平涂的技法,画面构图讲究上下对称,疏密有致,相互呼应,粗犷豪放。瓶、觚等器一般为三层装饰,个别有二层和四层。崇祯时期开始以皴、涂、染描绘山水,在这时期开始明显增多,更侧重明暗变化,也出现了一些精品,同时充分利用釉下刻划对器物进行装饰美化。反映了绘画技巧正不断向精细方面发展。也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器纹饰灰黑混浊。许多画风带有崇祯青花的特点,工笔、写意并用,有的清晰明丽,有的奔放,随意创作的纹饰寥寥数笔,妙趣横生、形象简练、概括,生动传神,既有长篇诗文,也有短句。
纹饰的题材丰富,常见有:云龙纹、二龙戏珠纹、行龙、浮云纹、怪石山林、虎、狮子、豹、麒麟、异兽纹、蝴蝶、雀鸟、虾蟹、花鸟图、牡丹花、玉兰、缠枝莲花、洞石花卉、雉鸡牡丹、博古图、常绘古董、香炉和古籍等,山水图、喜鹊登梅、山石芭蕉、松竹梅、月映梅、菊花等。龙纹一般高大雄壮,矫健有力,有的呈腾空起舞之势,常与斑片状浮云交织在一起,使龙身似隐似现;兽纹均用笔粗放,十分夸张;朵云纹则勾边露白,多数呈括弧形,麒麟高大常和芭蕉画在一起;
蕉叶中间多留白,相互之间,排列不是很紧密。牡丹花出双犄,又称双犄牡丹,花形大。柳树叶呈点状对称,山头则画“苔点”,石头俗称“怪石”,多瘦削呈玲珑状。人物纹占有很大比例:有八仙庆寿、罗汉图、仕女、竹林僧人、进戟图、武士、颂书图、婴戏图,也有取自神话传说和《西厢记》、“三国”等历史故事的图案,人物描绘身躯比较长,形象潇洒,意态闲适,悠然自得,布局有简有繁,追求神态之美。
人物纹都有各种景物衬托如远山近水或亭台楼阁,或附诗句;许多盘、碗的里心流行画一片树叶加短诗两句,以梧桐叶居多,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梧桐一叶生,天下新春再”,“看花有意,落叶无声”,“黄叶落兮,雁南归”等,诗文多是隶书,还有许多画秋叶配洞石纹,此种纹饰构图都比较开阔疏朗,画意清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另外,在一些笔筒、瓶、尊的口沿与近底处有暗刻弦纹、卷枝、卷草纹等,俗称暗花边,花纹刻划较浅,这种装饰手法在天启、崇祯瓷器中为流行,经常能看到,而清代康熙青花中也有少量出现,多是用在带有干支纪年的笔筒上。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带吉祥寓意的图案如加官图、平升三级等,总体看,顺治青花装饰上以山水、洞石花卉纹出现多,其次是人物纹,虽然在一些瓶、罐上使用皴染分水技法描画,层次色阶还不是很明显。这时期,青花瓷器的辅助纹饰有弦纹、卷草、如意头、水波、卷枝、莲瓣纹、蕉叶纹、缠枝花等,开光的形式有长方形、椭圆形、扇形等。分两组、四组,开光的尺寸不大。
只有外行才相信故事来历,凡是骗子都善于讲故事,内行人从不说来路。
因为收藏类电视节目的普及,百姓也知道家里的古玩值钱了,但又不懂,所以就惜售。另外,08-14年收货郎的疯狂收货,将百姓家中的货大部分都收干净了。所以货源奇缺。好多古董商在我这个裱画店跟我说。遇到百姓卖货的,打声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