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艺术品的真正的价值是怎么来的?根据我的经验,一件艺术品终的价值是由五个部分或五个因素组成。每一件艺术品的身上都能找到这五种因素,只是比例不同,有时候也会因为地域不同而产生差别。这些千差万别,形成了每一件艺术品的独特的属性与综合价值。很多人可能只是看到了某一种或者是某两种价值,但是看不到整体,因而造成了鉴定或者是判断上的错误。
对于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很多人经过一段时间,会发现难免走了弯路:初得到的一些艺术品都是很喜爱的,后来却发现并不喜爱了,感觉买错了。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冲动。
景泰蓝在历史上是国宝级的重器,曾经比玉石珠宝都贵重。“随着近年来文物回流,一直在国外市场较为受到瞩目的景泰蓝藏品日渐受到国内藏家的关注。”陈克涛介绍说,2009年11月,内地还首次推出了珐琅器拍卖专场,一件明万历年间的掐丝珐琅缠枝菊纹六方盒,拍出了369.6万元的价格。2009年保利秋拍一件清乾隆铜胎画珐琅芦雁小瓶成交价224万元。2009年中贸圣佳拍卖公司的春拍会中,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多穆壶”,以9072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中国珐琅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据史料记载,景泰蓝到清中后期才传入民间。上海的景泰蓝民间作坊早是清咸丰、光绪年间才有的,当时有名的字号有老天利、杨天利、德兴成等,他们制作的景泰蓝不逊于宫内的“珐琅作”。上海的景泰蓝在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和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两次获奖。
景泰蓝的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宣德工艺日趋完善,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达到顶峰,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以后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景泰蓝的名字。“珐琅器根据制作技法的不同,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和画珐琅三种,掐丝珐琅是其中工艺难度大的一种。”据介绍,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锤胎,画师在胎上构图,再用铜丝在铜胎器表根据所画的样稿焊接出相应的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后再经多次反复高温烧结,后打磨光滑,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中国特有的青铜和瓷器工艺,又融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清代在内务府造办处设立了珐琅作,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发展,胎薄,掐丝细,镀金金水较薄,但金色很鲜亮。清代景泰蓝多数不用珐琅,而用彩釉料,无论何种颜色,其釉面不透明少光亮。彩釉比明代要鲜艳,色彩变化更丰富,器物较少砂眼,图案文饰繁缛丰满,但不及明代的自然生动。清朝好是乾隆时期,数量多,品类多,质量好,胎体厚重,镀金厚润。
景泰蓝,也叫珐琅。古代生产景泰蓝的工厂就叫珐琅厂。珐琅是译音,珐琅的工艺早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珐琅自元代传入中国,先进入上海,上海人当时把珐琅也称为“佛郎”、“佛林”,后来逐渐地称为“珐琅”,珐琅也传到了日本,日本叫“七宝烧”。
到了民国时期,景泰蓝总体水平不及前代,胎体更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工艺精细。远看造型近看花,艺术造型多铜器,或仿乾隆时的经典,有的造型端庄大方,有的纤细精巧。釉彩按照花卉纹饰,随类赋彩。地子图案纹饰常常是几何纹,规范严谨,精致细腻。款式一般都是刻款。
在上海的旅游纪念品商店中,景泰蓝经常摆在显眼的地方。也难怪,景泰蓝是京城工艺美术的奇葩,也是与玉雕、花丝镶嵌、金漆镶嵌、雕漆、内画、漆画齐名的工艺美术“燕京八绝”之一。
诚然艺术家名气与其作品之间有一定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必然的。因为艺术家的名气可以被制造出来,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各种运作手段,比如媒体的大肆宣传、声势浩大的评奖机制,以及社会职位、地位等外在手段营造出来。但是,艺术作品本身所承载的内在文化价值,尽管可以暂时伪造,蒙骗大众,但时间总是能检验出真理。
一些收藏爱好者,本身不具备识别真假古玩的能力,于是寻找一位懂古玩的人陪着,帮助爱好者把关。对于这种不懂行业规矩的行为,一般是不进行交易的。因为帮助掌眼的如果是商人,在帮忙中会存在着利益关系,如果是个收藏行家,在交易时对古玩的真伪及年代的看法容易出现分歧,所以古玩店铺不与这种让行家帮忙掌眼的顾客进行交易。
艺术品投资回报率的利好,在国际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早已是必备的投资标的,它是全球三大投资项目中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极财富”,属于高附加值资产,其回报率已远远超过了股票和房地产。意大利收藏家贝利尼曾说过:“世界上只有艺术品是有价值的,股票的平均增值率是40%,而艺术品的增值率是95%。就像在二战期间,外国侵略者利用战争,掠夺了他国的大量艺术品,因为他们懂得,艺术品才是无价之宝。”如此惊人的高回报率也是吸引大量资本进入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负利率时代的到来,寻找对抗货币贬值的投资品种,正成为公众热心的话题,艺术品正成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人们倾心的投资避险工具,有观点甚至认为,艺术品投资是当今投资领域的后一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