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书法

明代版刻述略

  • 发布时间:2018-08-31 19:24:20,加入时间:2018年08月25日(距今2108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来宝国际文化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 公司:深圳市来宝国际文化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李生,手机:18682452261 微信:guwan_paiami

从现有资料看,中国古代版画的历史和雕版印刷术同样悠久。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刊记的雕版印刷品——唐咸通九年(868年)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金刚经》,就冠有绘、刻俱称上乘的扉画,唐代遗存的其他印刷品,版画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此后经五代,宋、辽、金、元,版画艺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由于古版画大数量的遗存,是以书籍插图形式出现的。明代书业大兴,也带动版画雕镌进入了其发展史上最兴盛、发达的时期。

明前期承元余绪,宗教版画在版画艺苑中占有主导地位。洪武时所遗版画不多,大致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刊刻的《七佛所说神咒经》,扉画五面连式,绘镌皆精工。二十八年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有“京都应天府沙福智刊经”牌记,署“金陵陈声刻”,有图四十一幅,前冠观音说法相,后绘观音救难灵应图,是一部大型的佛教版画连环画,绘刻工丽绵密,精妙绝伦,堪称明前期佛教版画的典范之作。佛道书《天竺灵签》,为杭州众安桥杨家经坊刊本,梵夹装,以厚黄纸双面印,节省物料一至于斯,在古代刻本中是十分罕见的,图亦粗略不堪,只能说仅据其形而已。这一方面反映出洪武时兵戈初定,民间物力的艰难,一方面也说明当时坊肆所刊佛画,还远未恢复到宋、元盛时的水平。

明永乐时,佛教版画则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其间内府刊印的大量佛经,如永乐九年(1411年)刊《圣妙真实吉祥名经》,十年刊《大悲观自在总持经咒》,十七年刊《妙法莲华经》、《大乘妙法莲华经》,十八年刊《弥陀往生净土忏仪》、《佛说四十二章经》,二十一年刊《金光明经》、《御制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集注》等,都冠有极为精美的扉画,其中不少作品,很可能是由宫廷画师高手所绘;寺院、私人、民间刻经,亦有佳构,如航海家郑和施刊的《佛说摩利支天经》,卷首所冠摩利支天菩萨像极具神采;永乐年间刊《金刚经》,前冠有《鬼子母揭钵图》,十面连式,画面之繁复精丽,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总起来看,永乐年间所刊佛教版画,画面表现手法多样,且多为繁缛细密,人物众多的杰作,由于经营布置稳妥,丝毫没有拥挤板滞之感,即使比之于宋、元盛时,似亦犹有过之,可以说已达到了佛教版画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此外,明前期至明中叶的道教版画,也很有些不错的作品,明初刊刻的《道学源流》,图绘道家圣贤像,皆自石刻线画摹写,苍劲古朴,颇有韵味。其他如宣德元年(1421年)北京刊《太上灵宝天尊说消灾度厄真经》,宣德间刊《天皇圣道太清玉册》、《许旌阳事迹图》,正德间刊《武当山玄天上帝训》,天顺间刊《老子道德经》等,都有精致的版画。正统道藏所冠扉画,富丽精工,气势恢弘,是道教版画中的代表作。应该说明前期至明中叶,是宗教版画最为辉煌、大放异彩的时代。

明宣德后,版画艺苑格局发生变化,尽管这时宗教版画仍占相当比重,其他题材版画也逐渐勃兴。明宣德前,非宗教版画仅有明初刊《考古图》、《全相二十四孝诗》等寥寥数种,宣德后,则开始出现题材多样化的趋势。以戏曲、小说版画为例,出现了宣德十年(1435年)金陵积德堂刊《金童玉女娇红记》,每半叶配单面方式图一幅,共有图八十六幅,是对宋、元流行的上图下文版型的大胆变革。1967年在上海嘉定县城东公社明代宣姓墓中出土的《新编全相说唱花关索出身传》、《新编全相说唱石郎驸马传》等说唱词话十种,另南戏《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一种,除《花关索出身传》为上图下文,犹存宋元古型外,余皆为单面方式图,凡八十六幅,是建国以来戏曲小说版画的一次发现。弘治十一年(1498年)北京金台岳家刊本《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订奇妙注释西厢记》,是现知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西厢记》插图本,结合永顺书堂所刊不难看出,明代中叶时北方戏曲版画很有过一段较为繁荣的局面。尚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中国书店在元刊本《通志》的书皮中,发现《新编校正西厢记》残卷四页,有插图《孙飞虎升帐》一幅,另半幅似为《西厢步月》情节,经考证为元末明初刊本,从而把中国戏曲版画刊刻的历史,至少前提了七、八十年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