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卖不过假的,老的卖不过新的。新的卖不过原石,这是古玩市场上普片存在的又一笑话。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古董,居然连一块和田玉籽料都卖不过。
古玩的收藏与鉴赏,是一项高雅的玩,一种有品味的玩,一种有文化的玩,一种背负历史、寻旧怀古的玩。古玩投资,属于艺术品投资的范畴。琢艺轩和田玉表示古玩的涉猎面十分广泛,门类十分庞杂。从材质来看,有木质古玩、陶瓷古玩、玉石古玩、珠宝古玩、金属古玩等等;从使用价值看,有古典家俱、有文房四室、有器皿用具、有梳妆饰品、有古代钱币、有书籍报刊、有烟标海报等等。古玩,犹如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市场,东西多得很,博得很,杂得很,玩法多得。“盛世文物,乱世饥民”。国家繁荣向上,老百姓丰衣足食,古玩有市场。国家萧条混乱,老百姓衣食无着,没人有那个闲心来搞古玩。
收藏家或者由拍卖行转到收藏家是古玩产业链的终端。在终端的古玩流动性就变得特别差。大家都是放在手里等待升值后再拍卖。以往曾经拍卖过的有记录的物品,往往放置几年后拍卖的价格会更高。
魂瓶为冥器(明器),又称"谷仓罐"、"堆塑罐",也称魂魄瓶,源于西汉,兴于三国,盛于宋代,衰于民国,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的随葬器物。它由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的五联罐演变而来,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两晋(公元220~420年)时期墓葬中特有的随葬品,。
魂瓶目前在国内拍卖市场的拍卖价格是2002年在保利拍出的一件三国时期的魂瓶,后成交价为1239.41万港元。除此之外,还有大多数的普通谷仓罐成交价格在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上拍的数量和青花瓷和白釉瓷器相比还是有所不及的。有行业资深人士透露,“南方人比较钟情于华丽的清三代瓷器,魂瓶属于高古瓷,其偶尔会出现在拍卖场上,但上拍率并不高,所以市面上能见到的魂瓶并不多,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虽然现时魂瓶的价值尚未被收藏界广泛关注,存在巨大的升值空间,
魂瓶只是魂瓶是从器物的用定名,而魂瓶是从器物的工艺发定名。流行于三国西晋的一种青瓷。随葬品。器身上部堆塑人物和飞禽走兽。后来,顶部出现殿宇楼阁,回廊院落的模型,上部的其他装饰也日益繁复,西晋后迅速消失。又名“谷仓”,“魂瓶”。
1、魂瓶实为陶瓷 堵波,是一种佛教象征物。
2、人物魂瓶的属性即魂瓶。
3、魂瓶为“魂瓶”,专为丧葬的目的而制作,作为死者灵魂的居所,反映了生者祈求死者灵魂安息的愿望。
4、魂瓶为骨灰坛。
三国、西晋墓葬中常见的随葬陶瓷器,也有大量魂瓶出土于宋代,亦称“青瓷谷仓罐”。魂瓶是一种“冥器”。“冥”是古代社会唯心主义思想所迷信认为的人们死后进入的世界,比如“冥币”就跟贴近我们现代人生活。
一般而言,在一个政治及社会比较稳定的社会里,艺术品的供给和需求在总体上是比较平衡的,如果说有上升,也是两合同步上升。但在兵荒马乱或社会大动乱的年代里,两者之间便发生不平衡。中国近代历史上清末、抗战期间,和民间收藏无法保存,人们食不果腹,便大量抛售自己收藏的艺术品。此时艺术品价格便宜,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收藏条件,不失为艺术品投资的好机会。中国现代史上的文革时期,把艺术品收藏视为玩物丧志的颓废行为,把珍贵历史文物视为封资修,收藏者和创作者纷纷抛售自己的藏品或作品,一时价格与价值严重脱离,一落千丈,几十元钱能买进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2017年上半年,艺术市场整体复苏,成交额上升5%;2017年上半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到69亿美元 ;当代艺术品价格上扬 9.6%;美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到 22亿美元,超过中国的20亿美元;英国和法国市场分别增长 13%和7%,为整体市场复苏做出了贡献;当代艺术品占全球成交额的 15%,而2000年这一比例仅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