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标,收藏古玩就是要先确定好自己的方向,不能听别人说翡翠好,就去收藏翡翠,听说羊脂玉好就去收藏羊脂玉,没有方向感,什么都想要,那学习的东西就多了,灌入的知识太多,压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大,后反而会对古玩失去兴趣。新手们一定要注意,确定好方向,才能努力有所收获。
前些日子和一亩田艺术机构的藏家朋友聊及此事,起初曾对他收藏的初衷表示怀疑。在他看来,希望通过收藏获利实际上是在自寻烦恼。因为经济学已证明了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意义甚微,很难取代证券等其他金融工具,难以作为抵御金融系统风险的有效工具。收藏本身包含了储藏和维护的成本,他说开始做收藏至今一直在付出,没有红利或利息。不过,他谈到的另外一点我非常认同,收藏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藏者到底选择了什么样的藏品。
今天,笔者将要给大家介绍一套成化天子款甜白釉小碗,此套成化白釉瓷珍品正在深圳御宝轩展厅展出,爱好瓷器收藏的机构和个人可前去品鉴、交流与学习。
西方收藏家们早在上世纪初期,就将成化瓷器奉为收藏神物,如西方大的中国陶瓷收藏巨擘伦敦大古玩爵士珍藏中,就有一组七件纹饰各异的成化宫碗,珍如拱璧,如今放置在大英博物馆的专门展厅中公开展出。实际上,每一件流传于私人收藏家手中的成化瓷,皆有一长串显赫的递藏背景和各种传奇收藏故事。比如上图的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就出自英国肯里夫爵士的珍藏,他1947年以475英镑从当时伦敦蒙特街上著名的古董商PeterBoode商行买入三件成化青花宫碗,这件秋葵碗即为三者其一,去年10月在香港拍出1.41亿港币的天价。
甜白瓷是一种素色釉瓷,属于白瓷系。它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隋唐,白瓷烧制日趋成熟。延展流变至明代永乐,制瓷工匠们殚精竭虑,使得白瓷达到了“脱胎换骨”的境地,并将“脱胎”研制为特殊的制瓷工艺,即薄胎细白瓷。这种瓷器的胎体薄到几乎看不到,似乎脱去胎体,仅剩釉层。成化时期的白釉瓷,可以说是继永乐白釉瓷之后的又一个高峰,不仅胎质细腻纯净,绝大部分胎体轻盈,修胎规整,其制作工艺也永乐宣德时期臻于成熟。
成化瓷器深受明清两朝皇帝之青睐,尤以明万历帝和清雍正帝为,而在后世竞相仿造成化瓷的作品中,也以万历窑与雍正窑为成功,青花宫碗自然是仿造的主要对象,特别是雍正窑,在艺术风格气质上也做到了形神俱备的水平。
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征集到的此套成化天子款甜白釉小碗敞口微撇,浅腹,圈。器型线条柔和圆浑,通体施白釉,胎薄体轻,胎薄如蛋壳,里外施白釉,底面施釉平整,外壁釉下暗刻龙凤纹(有些暗刻龙纹,有些暗刻凤纹),在阳光下可见龙凤飞舞,并有祥云相辅,神态逼真,非常生动。小碗轻盈秀丽,制作工艺十分精致。笔者手持此件甜白釉色小碗,其薄的程度达到了几乎脱胎的地步,盈盈一握似乎可见手上罗纹,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也充分体现了成化甜白釉瓷器对特殊烧制的白瓷在质量上更着意追求完美。此种薄胎白瓷在民窑中是见不到的,十分精美绝伦。
成化官窑瓷器可以说是明代瓷器中传世稀少的珍品,历来皆被中外收藏家奉为至宝。现存传世的成化瓷绝大部分藏在北京和台北两个故宫,而在全球私人手中的藏品也仅有20余件,其珍稀名贵堪比宋代汝窑。
成化官窑瓷的瓷胎、白釉、成型、青料、画工,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雪白细腻的瓷胎经过反复凝练,显得轻盈纯洁,釉汁温润透亮,其玻化程度已臻完美,微闪蜡质光,有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亲切的触感,如羊脂美玉,甜美甘醇。釉料采用国产的“平等青”钴料,或单独或配合进口钴料,创制出清丽淡雅、烂漫天真的青花面貌,与雄浑浓重的永宣青花形成鲜明对比。在题材和描绘风格上,已知传世成化宫碗皆选用永宣时期即流行一时的缠枝花卉纹,大约共有十二种花型样式,一改永宣时期繁缛满铺、笔力粗犷的手法,倾向大面积留白、笔触双沟平涂的新风格,笔法轻盈流畅,焕发出一种简洁隽秀、富有生命律动感的艺术效果。
在国外,大多数西方人购买艺术品,主要是因为喜欢,放在家里赏心悦目,其次才是一种投资方式。而且,艺术品投资不同于其他投资,它不单纯是数字的收益,更多的是情感的记忆,赏玩的心情与生活态度的呈现。
当一些企业家在现金充裕的情况下,必然会考虑投资和资金保值的问题。根据近二十年中国内地投资市场的比较,收藏投资文物艺术品珍稀真品的回报率要远高于股票、房产以及贵金属等,而且各自的投资回报曲线的走势和峰值并不一致。为了不把所有的资金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企业家会考虑将一部分资金用来做艺术品投资,用来分担通胀风险和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