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在电视或媒体上宣传的专业知识,都是一些民国时期传统落后于时代的经验和要领,专家们知道,造假者也同样知道。识伪要领己经跟不上造假的变化了,因此失去了借鉴的价值,行业里真正的知识经验是绝对保密,不可能向社会公开,在业界里鉴赏能力就是财富。
关于目前中国古玩市场的行情来说,藏品到底能不能走私下交易,或者有没有公司机构回收,检测到代收购这问题,其实法律规定正规单位不能收购倒卖古董,其次个别单位以现金收购古董为名,让藏家先鉴定,真品就现金收购,其实他们没有买家,忽悠藏家交完鉴定费后,藏品一鉴定,故意告诉你的东西是假的。
从中国陶瓷发展史来说,两汉时期正值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过渡的时期,至两晋时,原始瓷已基本遭淘汰而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西周至汉早期制瓷业并无飞跃发展,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王公贵族风行使用精细的金银器或青铜制品,而一般劳苦大众则多用竹木器或陶器。到了汉代瓷业有很大的发展,当时东南一带窑场密布,陶车拉胚成型替代了泥条盘筑法,使瓷胚制做更加精细。釉料也有了大的改进,釉层明显加厚,光泽强,玻化好,胎釉结合紧密。经对浙江汉代瓷器标本的科学测试分析表明,当时瓷器胎体致密,透光性强,已呈完全烧结状态,显气孔及吸水率较原始瓷明显下降,抗弯曲强度已达710千克每平方厘米,接近或相当于现代瓷器的标准。现藏于浙江省上虞县文管所的一件东汉越窑青釉四系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平底,胎质灰白细腻,釉色青绿泽润,胎釉结合致密,已完全看不到任何原始青瓷的特征了。
汉代陶塑既是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发展的结晶,又是处于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大气磅礴的汉代文化的产物。汉代陶塑由于扎根于现实主义土壤之中,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同时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简朴古拙、雄浑豪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格调,使得它不仅在陶器工艺发展的长河中,而且在中国整个艺术发展的洪流中,都闪烁着不朽的光辉。它既为后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形象资料,又为中国传统雕塑、绘画和其他工艺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汉代陶塑不愧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汉代陶器是以黏土为胎,经过手工、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汉代陶器中有收藏价值的是有釉陶,亦称汉绿釉、汉黄釉、汉银釉等,釉陶是汉代发明创烧的,代表汉代陶艺制作的水平,更是唐三彩的鼻祖。
目前,明清精品瓷器的市场价格动则数百万元,去年一件清朝乾隆时期的粉彩镂空瓷瓶在伦敦创下了5.5亿元的明清瓷器纪录。相对而言,目前的汉代陶瓷的市场价格还处于低谷,单件的拍卖纪录还没出现上千万元的拍品。著名陶瓷鉴定和收藏专家梁茂年断言,随着对汉代陶瓷的研究与收藏的日益增多,汉代陶瓷被市场低估的时代必将被终结。
如今,汉代陶瓷的交易多通过古玩市场进行买卖。程庸指出:“因为古玩市场是合法的经营场所,所以除非是牵涉到重点文物,有盗墓嫌疑的文物,或者极其重要的国家精华文物受国家监管以外,其它文物的交易还是允许的。”
而在其它地区,这种监管则不存在。程庸表示:“从收藏渠道来说,香港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窗口,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这些拍卖行,经常会拍卖汉代的绿釉陶。一般瓶子的类型多一点,而且纹色好一点精细一点,几十万的很正常。到了国际上就更不用说了,比如纽约、伦敦、巴黎等地,常常有汉代釉陶拍卖,比较受欢迎,开价很高。”
汉代朝廷与官僚都非常重视陶瓷的发展,皇帝陵墓了大量陶瓷陪葬品。在那个时代,随着成熟青瓷的出现,中国陶瓷史经历了一个从陶到瓷的重要变革阶段。如今,不少汉代的陶瓷,包括无釉陶、釉陶和青瓷都流传到了现世。不过,相对于元明清瓷器受到当下藏家的热捧,汉代陶瓷还处于一个相对冷遇的状态。专家认为,汉代陶瓷未来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真”是指真伪,这是选择的首要条件;“精”是指作品的艺术性在同类里是不是高的;“新”就是指作品的品相好坏;“名”就是指作品的传承递藏背景是否明朗。传承记录近越来越受到收藏界的重视,连带过去的拍卖图录和出版物都被抢购一空,说明了大家对传承的尊重,也就是对作品过去的历史、对前辈收藏家的尊重和认同。另外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做假和做伪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复杂,有一个良好可靠的收藏传承,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能给我们带来一份安心和踏实。
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苏富比拍卖行股票正处于历史高位,这一股价变化也引发了艺术圈关注,这是否为今年上半年全球艺术品市场走向复苏的标志?业内人士认为,导致苏富比股价上涨的部分原因归功于高端艺术品市场的复苏所带来的信心的增长。
一个人选择了艺术品收藏,实际是选择了一种生活状态。但收藏标准则取决于收藏态度,求真还是务虚也决定了收藏的标准。务实收藏需要严格的条件,眼力、财力、适度的运气必不可少。如果不因此研究艺术品的文化价值,只是利用其商业价值牟利,或许就成了对艺术品真正价值的藐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