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病害有哪些?主要有:红中柱根腐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灰霉病 细菌性病害有细菌性叶斑病 生理性病害主要有土壤盐渍化障碍、缺素、畸形果。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凉温病害、高湿
症状:
主要侵染根部,根部呈红褐色,叶片染病叶缘发黄、变褐、坏死至卷缩,病株表现缺水状,逐渐向心发展至全株枯黄死亡。
急性萎凋型:多发生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地下部发病迅速,特别是雨后初晴叶尖突然凋萎,全株青枯死亡
慢性萎缩型:9月下旬到11月上旬植株矮化萎缩,下部老叶叶缘呈紫红色或紫褐色,后全株萎蔫死亡
发病规律:凉温病害 在土壤中存活,由病株、土壤、水和农具带菌传播。 高湿、积水地块、黏质土壤发病严重 连作、土壤缺乏有机质、植株生长势弱、偏施氮肥、种植过密发病严重。
草莓炭疽病:症状:危害叶片、叶柄、花瓣、果实、根系
可造成果实腐烂和植株萎蔫。
造成根部腐烂变为黑褐色
叶片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
叶柄受害出现黑色病斑,病斑凹陷呈纺锤形
发生规律:
病菌生长适宜温度在28℃左右,主要发生在苗期
随雨水及浇水溅起的水沫传播,夏季大雨过后常造成此病爆发。
丰香、章姬(甜宝)品种发病较重
草莓炭疽病和红中柱根腐病如何区分?
1、整体表现:
炭疽病无明显矮化,根腐病呈矮化萎缩状。
2、叶部变现:
下部老叶叶缘发黄、变褐、坏死甚至蜷缩,逐渐向心叶扩展,无明显的斑点状,最后全部枯死。
草莓炭疽病和红中柱根腐病的区分?2、根部表现:
炭疽病:病菌由外向内侵染,根茎部横切面观察,可以发现由外向内发生局部褐变。可侵染匍匐茎、叶柄、叶片、果实,从匍匐茎侵染的较多,有明显的黑色斑点。
根腐病:根腐病主要是侵染根部,病菌由内向外侵染。
炭疽病:病株不易拔起,根系正常,细根新鲜,从外向内侵染
根腐病:红中柱根腐病可见根系变褐腐朽,易拔起,剖开主根,中心柱变为赤褐色。根部腐烂从里向外扩散,严重时整条根干枯。
草莓炭疽病、红中柱根腐—治疗方案:一灌:青枯立克90倍(浓度调控在60-150倍)+地力旺150倍+沃丰素600倍灌根。
三喷:青枯立克90倍(浓度调控在60-150倍)+大蒜油1000倍连续喷雾2天,第三天用青枯立克90倍(浓度调控在60-150倍)+地力旺300倍+沃丰素600倍喷雾。
防治要点:
1、中草药制剂+地力旺(生物菌)+氨基寡糖素 (可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 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一些植物病原菌)
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抑制作用
提高与抗病代谢相关的防御酶 效果:控制病害不蔓延
2、病健区分开用水
3、高浓度、缩短间隔期、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