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迅猛,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但同时尚未形成较为成熟有序的市场秩序。面对不明朗的市场态势,众多艺术品爱好者如何理性、正确地进行艺术品收藏投资,是一门极大的学问。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找准自身定位,了解自身收藏投资的目标和实力,保持清晰的头脑,谨慎选择,找准时机,不盲目追随市场潮流,这样才能收获好的收藏投资效果。
收藏你要有门道,你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发现那些有潜力,未来增值附度大的品种,如果收那些大路货的普品,你藏在多年,也增值不了多少。收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长期的接触学习,丰富的经验,即使玩了很多年的老手,也有打眼的时候。有时候打眼也是长学问,长见识的一种过程。收藏就是要不断的专研,学习,一个品种,一个品种的去了解。收藏古董,古玩你要正确了解这个市场,你手中藏品的实际价值,和你所能销售出的渠道,不要被那些拍卖行的天价迷惑。
成化斗彩瓷器特点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协调融合,争奇斗艳,优美绝伦,确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瑰宝。
然而,与成化瓷器如雷灌耳的名气相比,有关成化瓷器的历史记录却有如鳞毛风角,屈指可数。
成化斗彩还有一种天字罐也极负盛名。它是一种短颈、直口、丰肩、收腹、广底圈足的斗彩小罐,高度一般在10厘米左右,罐底往往书一青花“天”字楷款,故名。
据悉,近几年拍卖市场上虽然很少出现天字罐,可一旦出现立刻让收藏者躁动起来。2001年11月份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举行的一次中国瓷器拍卖会上,一件估价为20万英镑的明代成化斗彩天字罐拍出了75.15万英镑的高价。如果加上手续费,这件天字罐成交价达1130万元人民币。尽管这件天字罐是残器,也就是说是不完整的修复件,而且器口颈部磨平,缺盖,但价值可以说高得惊人。
成化斗彩瓷的商业价值和升值潜力一直非常可观,且有非常悠久的收藏投资渊源。由于是宫廷御用珍赏品,制品少而精粹。在明万历朝成化斗彩已身价倍增,明代《万历野获编》一书中写道:“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如宣窑品贵,近日又贵成窑,出宣窑之上”。“至于窑器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琖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则成窑洒杯每对博银百金,予为吐舌不能下。”
早载有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的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其中十万之值与白银百金相近,“值钱十万”应指鸡缸杯的价值等于当时流通用的铜制十万枚制钱,“十万”是形容多的虚数。
明朝人把成化斗彩当做圭宝,清朝人把成化斗彩视为拱璧,帝王和贵族上层尤其珍重之。清宫内各府造办处档案记“雍正七年四月十三日,交来成窑五彩磁罐一副(无盖)。奉旨,将此罐交年尧添一盖,照此样烧造几副”,可见帝王贵族对斗彩的嗜爱。
讲起瓷器的收藏投资,人们会津津乐道那只2.3亿元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其实,若以论重量价格比,或面积价格比,以拍卖纪录来看,成化斗彩鸡缸杯则更胜一筹。对于瓷器收藏及回报,讲究的是一个时机。
艺术品金融化创新发展,让更多的收藏者、投资商和金融机构从中受益。同时,也能有效防范装饰品、低劣工艺品、粗制滥造文化衍生品等文化垃圾进入艺术品交易市场,使真正的文化艺术品得到保护与传承。从保管到保真,保险对艺术品市场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从保真保险到质押融资,艺术与金融的联姻之路也愈走愈广。
前些日子和一亩田艺术机构的藏家朋友聊及此事,起初曾对他收藏的初衷表示怀疑。在他看来,希望通过收藏获利实际上是在自寻烦恼。因为经济学已证明了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意义甚微,很难取代证券等其他金融工具,难以作为抵御金融系统风险的有效工具。收藏本身包含了储藏和维护的成本,他说开始做收藏至今一直在付出,没有红利或利息。不过,他谈到的另外一点我非常认同,收藏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藏者到底选择了什么样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