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 收藏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方有建树。倚财恃重,能聚物于一时,未及收藏之髓,亦不能持久。
艺术品投资却与此不同,虽然其风险少,但投资潜在收益却非常高。这主要是由艺术品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所致,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升值功能。在风险与收益这一对矛盾中,正所谓“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对于当前绝大部分爱好者买假藏假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为了鉴定获利那么鉴定便毫无意义可言。
在当日出现的藏品中,一件由藏家董先生带来的青花五彩将军罐成为亮点。经测量,此罐合盖高38厘米,罐体径24厘米。器身绘青花五彩,锦地四开光、四披肩、四鱼、山石折枝花卉。
据瓷器鉴定专家李和祥先生鉴定,此青花五彩将军罐为清早期瓷器典型器物,器型、胎釉仍有明晚期遗风。器型端庄稳重,胎质坚硬,重量合宜;釉面细润纯净,胎釉结合缜密。器身彩绘以红彩锦地托出五彩开光轮廓,各色鱼游于花间,画工生动。特别是四条鱼,寓意富贵有余(鳜)、连年有余(鲢)、吉祥有余(鲫)、鲤鱼跃龙门(鲤),充满吉祥的寓意。整体绘画笔触圆润柔和,所用枣皮红、苦绿、蜜蜡黄均为明末清初五彩彩料。
画面以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呼应,色彩艳丽,气氛热烈,极具我国民间特色,也是当时社会期盼繁荣的反映。此罐底无釉,圈足修胎较为粗糙,符合明末清初民窑较大件器物制作的特点。该将军罐传世四百多年仍保存完好,应有较高的收藏价值。青花五彩将军罐:罐合盖高38厘米,罐体径24厘米。器身绘青花五彩,锦地四开光、四披肩、四鱼、山石折枝花卉。
康熙青花瓷器在清代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拥有一件康熙青花瓷一直是瓷器收藏者追求的目标。我的清代瓷器收藏中,康熙青花瓷器是重要专项。十多年间,为了能买入心仪的藏品,我几乎走遍国内各地古玩市场,参加无数个拍卖会,更借助国外朋友力量,终于购得近百件康熙青花瓷器。看着陈列在家的精美瓷器,一种发自心底的满足感油然而生。一件藏品一个故事,它们仿佛让我穿越了时空,与古人实现了一场美丽的邂逅。
康熙青花瓷器烧制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
康熙青花瓷的造型在清代瓷器中为丰富。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瓷器制作者智慧与想象力不断地迸发,器物形式变化多样,层出不穷。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更有中西文化融合的外销瓷。康熙一朝,官窑瓷器精益求精,民用瓷器坚实耐用,外销瓷器多姿多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从艺术角度看,康熙青花瓷造型特色非常鲜明,已经逐步摆脱了明代瓷器粗笨的特点。这一时期器型古拙与庄重共有,浑厚与秀丽并存,立件挺拔遒劲,卧件精细实用。制瓷工匠拉胎多用直线和曲线的有机结合,比如棒槌瓶、花觚等器物,既给人挺拔、向上的感觉,同时又巧妙的运用曲线,做到直而不板、刚中见柔。
有欲望 “欲”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目标,一种人生理想。收藏家的欲望而同普通人的欲望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欲望往往超出他们的现实,往往需要打破他们现在的立足点,打破眼前的樊笼,才能够实现。所以,收藏的欲望往往伴随着行动力。
细: 细心、严谨是收藏的要领。未买时细心观察,买到后细心保管,收藏中细心考究。一品一物当求其源,一字一画当索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