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始创于康熙,是雍正彩瓷中最闻名的种类之一。粉彩的共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釉上彩,在技术上引进了西洋的技术,一是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加入了“砷”元素,发明了玻璃白。
绿洲粉彩花卉瓶
玻璃白是采用天然矿物质“白信石”和铅熔块、硝酸钾等制造而成,它的作用是对各种颜色进行粉化,使红彩成为粉红色,绿彩成为淡绿色,蓝彩成为浅蓝色,一起凭借改动玻璃白加入的数量,把一种颜色成为一系列深浅,浓淡各不相同的颜色,使得釉上彩的颜色种类大大的增加,远超过彩色。
因为它的颜色柔软浓艳,画面感立体,烧成温度更低。又称“软彩”,特别花鸟虫蝶,形状传神。乾隆以后粉彩仍然盛行。
“粉彩瓷器”的开展前史:
康熙粉彩瓷
粉彩瓷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晚期在搪瓷彩瓷制造的基础上,景德镇窑开端烧制粉彩瓷,但制造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别的纹饰仍沿袭彩色的制造。
现在首要发现有两个种类: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到了雍正朝,不管在造型、怡釉和彩绘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开展。
雍正粉彩 过枝福寿盌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闻名的种类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密,颜色柔软,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数在色地上绘纹饰。
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遍及。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对比多。此外,粉彩瓷中谐音的“蝠”(福)、“鹿”(禄)图画非常多见。其时杰出的是所谓“过枝”技法。
清乾隆 粉青釉描金镂空开光粉彩荷莲童子转心瓶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种类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打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承继了雍正期间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美丽纹饰的特色,如多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