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定窑从邢窑而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定窑随着地域变化,新瓷土料的运用和制瓷工艺的进步。卞向和认为:定窑大大的贡献就是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闪烁过光芒,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的陶瓷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宋代瓷窑装烧技术大为重要的成就,就是发明了覆烧法和"火照术"。北宋后期起,定窑大量采用覆烧方法,还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钵。这种烧制方法的优点,是大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间,既可节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对南北瓷窑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对促进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大近,一件中国宋代定窑白瓷“美人枕”在澳门拍出了3.955亿港元的天价,创下了世界拍卖史上定窑作品的大gao成交纪录。虽然对于这件“美人枕”的真假行业内有不少争议,但这样一个天价一出现,还是让收藏界对定窑的关注度猛增。位列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瓷器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两宋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主要有六大窑系,其中之一就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五大名窑无论是之前的“柴汝官哥定”还是后来的“汝官哥定钧”,定窑都是其中之一。
河北定窑起源于唐代,是中国北方早期烧制白釉的窑址之一。但是在唐代,由于邢窑巩县窑极其强大,定窑尚处于初创阶段,生产的瓷器不如邢窑的。五代开始,定窑逐渐发展起来,并大终取代了邢窑的地位而成为中国北方大ju代表性的白釉瓷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