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一词曾见于《左传》,原意是指古代的礼乐典章制度,如“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到了唐代则泛指古代遗物,如诗人杜牧有诗曰:“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澹云闲今古同。”现代意义的“文物”概念范围十分广,既可包括青铜、陶瓷、玉器、字画等,又包括寺庙、宫殿、城垣、桥梁之类的古代遗迹,统指在古代由人类创造的,已成为历史的,不可再生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各种实物。
在世界上,一切都是短暂的,只有艺术不受时空的局限,化作永恒。收藏或投资艺术品的人,正在试图从艺术的这份永恒的价值中,萃取滴滴可以润泽于每一个时代的价值。他们有着各自的审美认知,又不完全受制于审美,他们了解时代语境,接受商业化,游刃有余地发挥审美的作用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所有消费时的选择多半都依赖审美,而在艺术品方面,审美趣味发挥着大的价值。
釉里红瓷是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属于元代中期景德镇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釉里红瓷器始于元代,兴于明初,成熟于永宣,精于清初。
釉里红瓷制作工序与同时代的青花瓷大体相同。它是以氧化铜作着色剂,于胎上绘画纹饰后,罩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因红色花纹在釉下,故称釉里红瓷。
据传釉里红瓷器的创造发明还缘于一次偶然的巧合,说是元代铜匠围着粘有铜屑的围裙,到窑厂找绘制瓷器的艺匠聊天时,把铜屑抖落在成型瓷器未干的坯面上了,因铜屑粉末颗粒细微,难以肉眼观察得到,所以蘸釉水时也未被工匠发现和处理,后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制青花瓷的同时,粘了铜屑器皿部位也还原气氛烧制成带有晕散的红色,幸运的是这种铜元素要还原成红色的温度要求几乎与青花一致,经追究,发现这种红色即为铜匠围裙上的铜屑所致,就这样,一种釉下彩瓷器的新品种——“青花釉里红”就这样问世了。由于这种红色对烧成环境及温度的要求略差于青花,所以成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可谓凤毛麟角。但作为釉下彩的一个品种,釉里红还是由自己的独到之处的。进入明代初期的时候,农民起义军首领出生的朱元璋酷爱红色,他颁布‘以红色为贵’的旨意,并且朝廷规定‘服色所尚,于赤为宜’。此外,在五行学中,朱是代表南方的颜色,所谓‘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分别指的就是南北东西。因为朱元璋在南方发迹,所以红色对他来说很吉利,自己又姓朱,所以他对釉里红非常重视,釉里红的生产在当时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到了宣德时期,釉里红瓷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了,它彻底摆脱了元末那种黑红、粉红的晦暗色调。而且,宣德时期对铜红釉的烧造技术掌握得较好,纹饰清晰,色泽鲜艳,被称为“宝石红”。宣德釉里红传世极少,其胎体细腻,釉面洁白,再与明艳的釉里红相配合,达到了釉里红工艺上升至较为高雅的境界,这也为后世的豇豆红、郎窑红等色釉瓷器的发明创造开创了科学利用金属元素的先河。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在景德镇出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楼阁式瓷仓。这是1979年9月,丰城县文化馆在省文物商店的协助下征集到的。在仓后两柱间有正楷直书墓志,自右至左12行,共159字,记载死者为“故景德镇长芗书院山长凌颖之孙女”,死于后至元戊寅(即后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安葬于南山。这件楼阁式瓷仓,造型别致,虽然是随葬明器,仍不失为珍贵的工艺品。青花釉里红瓷器,甚为罕见,作为楼阁式瓷仓,并且有明确纪年,迄今仅为孤例。
瓷器中的皇后:釉里红瓷
楼阁式瓷仓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明宣德,高8.8cm,口径9.9cm,足径4.4cm。
碗撇口,深弧腹,丰底,下承以外撇高足。通体施白釉,釉面泛橘皮纹。碗外壁在白色的釉面上凸起三条红鱼。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端庄,鱼纹刻画生动活泼,仿佛三条红鱼首尾相随于水中。莹润的橘皮纹白釉与明艳的釉里红纹饰互相衬托,相映成趣。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是明宣德时出现的新颖品种,这种高足碗在明代万历、天启及清代的康熙、雍正朝都有仿制,其中以康熙朝仿品为乱真,但釉面不及真品肥腴明亮,腹部欠丰满,高足线条略显生硬。
值得一提的是,此种釉里红瓷器上的三鱼纹系高温铜红釉的局部使用,其鱼纹凸起,具有天然红宝石般光泽,文献称之为“釉里红宝烧”,它与一般意义上以铜红彩描绘图案纹饰的釉里红瓷器有所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瓷器中的皇后:釉里红瓷
三鱼纹高足碗
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瓶,高26.5cm,口径8.9cm,足径11cm。
瓶敛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收,圈足外撇。足内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器型秀美,以岁寒三友图为饰。画面以翠蓝色的青花绘梅树枝干、松针、竹及山石,以色彩略暗的釉里红描绘苍老的松干和傲寒的梅花,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图中以竹叶组成一首五言绝句诗:“竹有擎天势,苍松耐岁寒,梅花魁万卉,三友四时欢。”以诗寓画,画中藏诗,匠心独运。
此器所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是明清瓷器中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松树长青不老,竹有君子之风,梅花凌霜傲雪,古代文人骚客多以松竹梅的高风亮节自喻。
瓷器中的皇后:釉里红瓷
松竹梅纹瓶
艺术贵在自然天成,贵在人工加自然,既要人为地掌握它,又不能人工化。而釉里红是能考验艺术家们是否能掌握和运用"土与火"相结合的能力。颜色画厚了会流动,画薄了不呈色,不厚不薄又是死色,略厚又保持一点流动,釉色方能活起来,才能与坯体、釉色互为渗透,浑然一体。瓷器中的真正皇后--釉里红。
站在个人的高度来看,古代艺术品是古代社会、人文、科技、物质的综合结晶品。比如一件官窑瓷器,汇集了冶炼、雕塑、物理、化学、书法、绘画、建筑、社会流行文化、宫廷审美趣味等等因素,每一种因素都值得去探索和学习,从而发现美和价值。这个收藏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培养、自我熏陶的历程,为每一个真心喜欢艺术品收藏的人带来思想上和心灵上的新视野和享受。此外,它还能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回报。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品位以及古玩的稀缺性,都具有不同的行情价格,不了解古玩基本价格的收藏爱好者,必须求助商家。
凡是具有良好文化底蕴的家庭,有家传家训家风的家族,虽会因社会变迁有起有落,但只要国家安定社会繁荣就一定会东山再起兴旺家族。典型如当代大儒书画巨匠-范曾,范曾大师出身于中国延绵450年不断十三代诗人的著名文化世家,祖上就曾出过范仲淹这样的传奇人物,今天他之所以能有如此艺术成就,与他的家族文化传承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