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指真伪,这是选择的首要条件;“精”是指作品的艺术性在同类里是不是高的;“新”就是指作品的品相好坏;“名”就是指作品的传承递藏背景是否明朗。传承记录近越来越受到收藏界的重视,连带过去的拍卖图录和出版物都被抢购一空,说明了大家对传承的尊重,也就是对作品过去的历史、对前辈收藏家的尊重和认同。另外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做假和做伪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复杂,有一个良好可靠的收藏传承,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能给我们带来一份安心和踏实。
各类玩家甩货,这才是真正捡漏的好渠道。因为任何玩家,都喜欢经常更新自己的收藏,一个是兴味使然: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共性,这也算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所以很多玩友新收的宝贝,在把玩一段时间后,眼光可能被更好的宝贝所吸引,这时候就可能用低价转让自己的旧藏,周转出资金来购买新欢,毕竟玩家中的亿万富翁不多,大部分都是在用有限的资金来周转和收藏的,即使有些很有品味的藏家,有时候也不得不忍痛割爱,否则就得不到更好的宝贝。这时候如果你恰好喜欢人家的旧藏,那就是机会了:这时候的成交价会远远低于你在其他正常场合所能拿到的价格,玩家手里的货色一般也比较可靠,即使是人家淘汰的旧货,也比一般市场上的货色要好很多,尤其是在藏家急需资金购买新欢的时候。
晚年的杨厚兴移植了一批世界名画作品,拓展了瓷上肖像画的表现领域,提高了瓷上肖像画的艺术品位。1979年,国家轻工部首次授予杨厚兴等34人为“中国工艺美术家”(1988年改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也是瓷上肖像画作者至今为止获此殊荣者。
瓷板画多为国外收藏家收藏
“天地山川收笔底,衣冠人物出毫端。”杨厚兴的画,可谓丹青独创一家风,他以人物为主,兼画山水、人物舞蹈和古代传统画。1933年,他的作品被选送到美国芝加哥参加世界博览会,一经展出立刻引起轰动。不久,他的作品在南昌市中山纪念堂展出,并获得好评。20世纪30年代,他为美国好莱坞拍的英文版《王宝钏》画过剧照,并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受到好评。
自1927年学艺到1992年底去世,杨厚兴从未停过画笔。但由于他早年所画大多为求画者本人及亲属肖像,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开始绘制收藏价值高的世界名人肖像并移植世界名画,而大部分作品又被日本、美国、英国等国收藏家收藏,留在国内的作品极少,因而更显其瓷上肖像画的艺术价
杨厚兴(1898-1968),字仁元,号竹溪,晚年常署陶青老人,江西丰城人,清代景德镇著名青花画师王秀春之子。杨厚兴师法古迹,虽无师却自通,善花鸟,罕见图画人物。杨厚兴的青花人物画是的。有世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在杨厚兴的人物画中,笔墨分水相互为用,水中有料,料中有水,一笔落胎,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虚实结合表现个人风格,其难易程度远胜于花木虫鸟画。
在世界上,一切都是短暂的,只有艺术不受时空的局限,化作永恒。收藏或投资艺术品的人,正在试图从艺术的这份永恒的价值中,萃取滴滴可以润泽于每一个时代的价值。他们有着各自的审美认知,又不完全受制于审美,他们了解时代语境,接受商业化,游刃有余地发挥审美的作用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所有消费时的选择多半都依赖审美,而在艺术品方面,审美趣味发挥着大的价值。
真正的行家是不能随便给不懂古玩的人鉴定真假的。如果明明是一件真古玩,而这位帮忙掌眼的人硬说是假的,而且不敢与卖家见面探讨,一定要小心了,这个人要么不懂行规,要么就是有目的有企图。在业内可以帮藏者掌眼鉴定,但是鉴定要懂保密规矩,并且要具备多年的了解,重要的是要了解鉴定人的诚信,眼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