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灌砂法检测干密度
1、灌砂法基本原理
灌砂法(标准方法,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基本原理是利用粒径0.30~0.60mm清洁干净的均匀砂,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试洞内,按其单位重不变的原理来测量试洞的容积(即用标准砂来置换试洞中的集料),并根据集料的含水量来推算出试样的实测干密度。
2、选点及检测频率
选点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压实度的检测结果选点太少,位置不客观,没代表性,很难反映实际情况;选点太多,不但没必要,而且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正确的选点在工程施工中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3、灌砂筒的选用及室内标定
3.1根据集料的粒径选用灌砂筒
(1)当试样的粒径小于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试样的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但不大于3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不超过200mm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3)如集料的粒径等于或大于31.5时,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以200mm为宜。
工地上普遍应用Φ150mm的灌砂筒,它的测深为150mm,其所测压实度仅为这150mm的压实度。但是现场压实层厚度往往在200mm左右,而且一般压实度在压实表层都比较高,往下就难以保证,因此在山区现场含碎石较多的集料应采用Φ20omm的大灌砂筒检测为宜。
4、现场含水量的检测
现场含水量的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到压实度的检测结果。若含水量偏大,则压实度偏小。反之含水量偏小,则压实度偏大。所以含水量的检测是灌砂法检测压实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含水量检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土样的选取。
为防止水分蒸发,取试坑中部有代表性土样2份,迅速装入铝盒中,盖上盒盖后迅速称量、编号。
(2)土样的数量。
对于粘性土取30~50g,对于砂类土取50~100g。
(3)含水量的检测。
在施工现场一般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即酒精燃烧法,每一铝盒内的土样应充分燃烧三次,将水份全部烧出。
(4)结果整理。
取两次含水量的平均值为该点含水量的代表值。
5、现场检测注意事项
(1)现场测试时,储砂筒中砂面高度和重量与室内标定时保持一致。
(2)基板使用:检测时,地表面应处理平整,若凹凸不平应使用基板,以减少试验误差,尽量使检测表面光滑平整。现场测试完后,要检查罐砂筒底板、基板与地面之间是否有砂子漏出,如有要将其单独清出,称其质量,计算密度时应扣除这部分质量。
(3)量砂的使用:量砂应规则,使用进行回收的量砂,下次使用前必须过筛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标定时洁净、干潮状况一致,以保证量砂密度。换砂时应重新标定量砂密度,确保试验准确性。
(4)试坑的形状:试坑的形状应该是空的圆柱体,但施工单位往往会将坑挖成锅底的形状,尤其是在接近试坑底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