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窑建于康熙十九年 (1680年),此前的官窑器均由民窑代烧。
康熙官窑青花胎土细密,瓷化程度好,胎骨沉重,很少见火石红。
釉早期青自色,中期粉白色和浆白色,晚期亮靑色。胎釉结合好。不见酱釉口,有些口沿施浆白釉。
青料淘炼极为纯净,呈色明艳翠丽,有近十个深浅色阶。青色深沉釉底。康熙末靑色趋灰且见晕散。青花中有分水渲染形成的 浓淡水痕。
纹饰绘制采用中国工笔画方法,细腻而传神。山水出现斧劈皴。有些风光图用西洋画中的透视原理。龙纹和瑞兽纤发毕现凶猛威武。康熙末出现渔樵耕读的题材。图案纹样占较大比例,缠枝莲最典型。青花书写的全篇文章为特有装饰。
多见仿明青花作品,以仿宣德、成化、嘉靖为多,器型纹饰相似且青料不同,胎骨和釉色略见区別,题明代款。小器异常精美。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清康熙,高16.2cm,口径19.4cm,足径19.2cm。笔筒呈圆桶形,直壁,口足尺寸相若,玉璧形底足。内外施白釉,外壁的主题图案为青花楷书《圣主得贤臣颂》一篇。文章的结尾用书写的形式钤釉里红“康熙传古”篆体印。文字笔画工整,娟秀清晰。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圣主得贤臣颂》为汉代蜀人王褒应汉宣帝刘洵之诏所作。帝因其颂扬称旨,顷之擢谏大夫。此篇文章在康熙时期的笔筒上出现,体现出康熙皇帝对汉文化的重视。
清康熙官窑青花瓷常见特征及鉴定要领(图)
清康熙青花加彩花鸟纹碗
青花加彩花鸟纹碗,清康熙,高7.8cm,口径15.3cm,足径7.2cm。碗墩式,敞口,深腹,圈足。口沿和足墙皆有双弦线,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碗外壁以青花加彩装饰,绘两雉鸡、双飞燕,衬以山石、牡丹、玉兰。一对雉鸡立于山石上昂首远眺,尾部一垂一翘。双燕上下翻飞,极具动感。山石用青花描绘,使用分水法表现阴阳向背。牡丹花用色较多,有红、黄、绿、淡紫等色,缤纷艳丽。此装饰题材寓意“玉堂富贵”、“喜报春来”
。
清朝雕蝠龙纹双耳盖瓶----价格:RMB1,610,000----日期:2016-06-09
清朝或后水晶石双耳盖壶--------价格:RMB1,990,000----日期:2016-06-21
清朝青花赤壁夜游图笔筒--------价格:RMB2,410,000----日期:2016-01-02
清朝或后水晶石双耳盖壶--------价格:RMB3,120,000----日期:2016-06-20
清朝或后水晶石双耳盖壶--------价格:RMB3,390,000----日期:2017-07-18
近几年清朝瓷器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朝地彩绘莲花纹碗一------价格:RMB1,270,000----日期:2017-03-06
清朝地彩绘莲花纹碗一------价格:RMB1,730,000----日期:2017-08-06
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清康熙,高43.7cm,口径22.8cm,足径15cm。 尊撇口,长颈,溜肩,腹以下渐敛,近足处外撇,圈足。通体青花装饰。器身采用通景式构图绘山水人物纹,画面中高山耸立,流水潺潺,几位高士坐于石板之上或谈笑风生,或举杆垂钓,悠然自得,表现出士大夫避世隐逸的生活情趣。肩部一侧以青花料楷书“信士生员和德威喜助清溪古洞神前花瓶一枝祈保合家清泰 康熙乙未仲夏吉立”四行供养铭文。此器青花色泽青翠艳丽,工艺上采用“分水皴(cūn音村)”技法,以浓淡不同之青料描绘远山近水,恰似中国传统水墨画般效果。“康熙乙未”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为寺庙定烧供奉器物的习俗自明晚期开始流行后,至清代大为盛行。此类器物一般多为民窑制品,器物上留有定烧者及其家属姓名、定烧日期、所居地点以及祈福内容。这种带有定烧日期的器物是民窑瓷器断代的标准器。
仿成化款青花团凤杯,清康熙,口径9cm,足径3.9cm,高13cm。杯敞口,体瘦长,圈足。杯身绘三组团凤纹,近底处绘礁石海水纹。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 三行六字楷书款。此杯为清康熙时仿成化款瓷器的精品,胎质细腻,纹饰构图疏密有致,青花淡雅清幽,极富装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