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一切都是短暂的,只有艺术不受时空的局限,化作永恒。收藏或投资艺术品的人,正在试图从艺术的这份永恒的价值中,萃取滴滴可以润泽于每一个时代的价值。他们有着各自的审美认知,又不完全受制于审美,他们了解时代语境,接受商业化,游刃有余地发挥审美的作用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所有消费时的选择多半都依赖审美,而在艺术品方面,审美趣味发挥着大的价值。
新手都会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主要表现为:淘到一件古玩总是想着什么时候能升值,急着尽快卖出去赚钱。古玩的升值都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短期内就能迅速升值,就没有任何珍贵性了。长时间的投资操作,才能有更好的收获,所以要沉得住气,耐着性子,在古玩进行升值的时间内,你可以慢慢对古玩进行鉴赏,从中你定能看到历史的文化沉淀,心态也会变得平和。
漆砚台作为研墨工具,砚台是伴随着墨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大量的考古遗存看,无论是西安半坡,还是宝鸡北首岭等处,都曾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研磨器,由于制作粗糙,造型简陋,很难称得上后世意义上的砚台。不过可以把它们看作是砚台的雏型。一九八零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临潼遗姜寨遗址了一套古代绘画工具。考古专家在一个原始人的骨架旁,发现了一块石砚,上面还盖有石盖,掀开石盖,砚台凹处有一支石质磨捧,砚台旁有黑色颜料(氧化锰)数块,以及灰色陶质水盂共五件,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彩绘陶器工具。
先秦关于砚台的记载较少。《砚谱》上引伍缉之《从征之记》的材料说:“蜀国孔子庙中,石砚一枚,甚古朴,孔子平生时物也。”孔子一生尽管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但他编书甚富,用过砚台之物,或许是可信的。文中说其砚台“甚古朴”,也许是因为长期使用的是天然墨或半天然墨的缘故,砚台在形制方面,也就长期保持附有磨杵的形式。只有到了汉朝,出现了以松烟为主的人工墨,同时纸的发明,促使砚台的制作起了转变。
2017年漆砚台去哪做证书,漆砚台市场行情
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装饰性的纹饰出现,使砚台逐渐跻身于传统书画艺术的行列,成为既实用、又可欣赏的“文房四宝”之一,品种也日益繁多起来。除了石砚之外,汉朝还出现了金属砚台。曹操《上杂物疏》说:御物“有纯银参带台砚一枚。纯银参带圆砚大小各一枚”。这种银制的砚台,大概在民间是罕见的。另外汉末还出现了瓷砚。由于制瓷业的发展,导致了瓷砚的出现。
《砚史》上说:“今杭州龙华寺收粱傅大夫瓷砚甚大,瓷褐色,心为鏊,环水为辟雍之制。”辟雍本是古代的太学建筑,瓷砚仿其形式,故以辟雍名之。另是出现了漆砚。在汉朝,漆砚并未被当时的文人的重视。一九六五年,在安徽省寿县的东汉墓中过一件漆砚,为长方形夹縯胎,上髹黑漆,外加朱漆,这是我国存世早的漆砚了。四是出现了陶砚。《砚史》上说:“相州士人自制陶砚在铜雀上以熟绢二重,淘泥澄之,取极精细者,燔为砚。”汉朝出现的这些砚台,都是为适应墨的改进而出现的新品种。
早在2007年起上海古玩古玩心推出“历代名砚专场”后,砚台拍卖就此脱离瓷杂类,成为自力的拍卖门类。2010年,上海古玩古玩心春拍,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成交,当时打破了砚台拍卖的世界纪录。近两年来,砚台的价格依旧维持在高位,2012年上海古玩古玩心春拍中,一方清铭紫云砚估价150万~250万元,成交价高达586.5万元;2014年,一方梁金凌清明上河图砚成交价更是高达2200万元。
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遭到历代文人追捧。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更是酷爱藏砚。自古就有“米癫拜石”的千古美谈,曾有一位江南巨贾央求米芾这位“砚痴”,愿以一座园林豪宅换得他所藏的一方南唐后主李煜的灵璧石砚。砚台自古就有出资保藏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艺术品电商的兴起,尤其给新晋年轻实力买家提供了涉足艺术品收藏的时代环境。相较于望尘莫及的天价艺术品,中低价位吸引了更多艺术爱好者参与其中。在当下艺术市场里,新生代藏家视野更加开阔,包容性更强,这个越来越引人注目的群体有望成为未来中国艺术品收藏的中坚力量。
各类玩家甩货,这才是真正捡漏的好渠道。因为任何玩家,都喜欢经常更新自己的收藏,一个是兴味使然: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共性,这也算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所以很多玩友新收的宝贝,在把玩一段时间后,眼光可能被更好的宝贝所吸引,这时候就可能用低价转让自己的旧藏,周转出资金来购买新欢,毕竟玩家中的亿万富翁不多,大部分都是在用有限的资金来周转和收藏的,即使有些很有品味的藏家,有时候也不得不忍痛割爱,否则就得不到更好的宝贝。这时候如果你恰好喜欢人家的旧藏,那就是机会了:这时候的成交价会远远低于你在其他正常场合所能拿到的价格,玩家手里的货色一般也比较可靠,即使是人家淘汰的旧货,也比一般市场上的货色要好很多,尤其是在藏家急需资金购买新欢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