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声”老的铜镜普遍声音比较低沉、圆润。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是刺耳。你比如说这个是新仿的铜镜,我们敲一下它的声音,一定是很清脆的。像这样的老铜镜,声音就不一样,因为它的结构不一样,它的声音就比较沉稳,声音上它是有区别的。
“看形”就是研究铜镜的形状,从形状上对古铜镜的真伪进行辨别。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公分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
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所以,仿制铜镜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
“闻味”从锈上来说,新仿的铜镜,它的锈是后做上去的。采取了一些化学的作用,或把一些老铜器上的锈划下来以后,用胶和起来粘连在上面,可以用水来辨别。仿制品的铜镜,你把它放在水里,它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它不沾水,有锈的地方它不沾水,是逆水的,就象荷叶沾水一样的感觉。沾水以后,新仿制的铜镜有这样几种味道,一种是硫酸味;一种是臭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还有一种是铜腥味。就是刚炼出来的铜作成的铜镜,也有一种铜腥的味道。而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我们说的铜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
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2012年春拍,台湾名家曹先生珍藏的唐代瑞兽花枝镜以2900万元的高价落槌,连同佣金,最终成交价达到了创纪录的3335万元。这件直径达24厘米的唐镜为北方白光镜,工艺精湛、纹饰富丽、奢华,蕴含了极高的艺术美,以1800万元的天价起拍后,拍场上出现了激烈的竞价,价位迅速攀升到了2800万元,最终以2900万元落槌。
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2012年春拍,拍前备受瞩目的头版大型海兽葡萄镜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此器镜体硕大、铜质精良,直径达到21.3厘米,重达1425.1克,无论是尺寸还是重量在同级品中都属重器。并且,匠人对于瑞兽的形体特征表现得非常娴熟,不仅表现出其肥硕的体型,更突出其矫健、活泼、机警,充满生机的情态,可称美品,且为市场仅见。此镜从800万元起拍,专程前来竞买的两批客人经过数轮紧张的竞价,最终此件“海兽葡萄镜”以1495万元成交。
这一时期,尤其是战国阶段,铜镜数量猛增,见于著录的达千面以上,种类也颇为复杂,有人按铜镜的主题纹饰分类,多达11类40多种,表现手法丰富,加上地纹的出现,突出主题纹饰,使镜背图案呈现出主纹和地纹和谐结合,纹饰繁简有致。
春秋战国历史时400多年,铜镜真正有较大发展是在春秋中叶以后,按《中国古代铜镜》的分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为第一阶段,主要流行全素镜和有单线、双线凸弦纹的素镜,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早期铜镜的特点。同时新的镜种如纯地纹镜、四山镜出现,镜体圆形为主,少数方形,背有钮及座,钮形式为弓形、半环形,钮座多小圆钮座、凹面形钮座、素平缘。镜质地簿而轻巧,重量也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