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吉林币,它的铸币史以其与政权的关系是其历史价值的主要承载。它是亚洲早的银质机械铸币之一,始铸于光绪年间(1809年),由于出自政权起源地,无论从设计到材质,从铸模到终成型都被赋予浓重的政治色彩,也让它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和历史内在。清朝末年,我国金属钱币的铸造要领和形制上发生了厘革。在模拟外洋的基础上铸造了由范铸(用模子浇铸金属币的造币要领)生长到用机械铸造。而吉林机械局铸造的“厂平”银元,则首开我们用机械铸币的先河;光绪二十四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898年到1908年)铸造的“光绪元宝”银元种类之多,也堪称天下之首。
清末吉林省铸造银圆与其所处的时代历史配景和自身封禁政府密不行分。清朝末年外洋银元大量流入,受到了宽大商民的接待,但同时流入的外洋银圆种类繁多、品质亦杂,外洋银圆的价格不仅因种类而差异,也因各地的习惯好恶而各异,使其使用亦感未便。随着商业入超与外洋银圆大量输入,使现银大量流出外洋,银价高涨,影响国计民生。币制刷新已成为救援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银圆的铸造也和制钱一样有利可图是聚敛人民以增添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要领。这是吉林省铸造银圆的社会大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