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一线拍卖教你粉彩与珐琅彩,到底有何区别?
清代著名的盛世三朝,康熙的智、雍正的苛、乾隆的倜傥,在历史长卷中挥下绚丽的一笔。而最受人宠爱的珐琅彩瓷器和粉彩瓷器的故事也自此开始 。款识:康熙时期一度禁止写款,康熙40年后才开放禁令,允许落款。康熙朝的珐琅彩器均用色料写款,有红、蓝、紫、黑等色,落款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框。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的用笔。雍正时期的款识有两种,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框,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只有蓝料款。乾隆朝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框形一种,兼用蓝料和褐色料款。
珐琅彩(花卉)
很多人第一眼都会被精美绝伦的珐琅彩和粉彩所吸引,但二者的外表极为相似,很容易让人混淆,那么珐琅彩与粉彩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
粉彩(花卉)
其实珐琅彩与粉彩的关系相当暖昧,至少没有专业学者能够解释清楚两者关系,并给人信服的答案。那我们就从两者制作地点、制作程序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二者存在的种种差异。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藏品想送拍至国内一线拍卖行(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翰海等)或私下交易, 详情可询五。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
我们先分清什么是粉彩和珐琅彩
珐琅彩
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
粉彩
粉彩是釉上彩品种之一,也叫“软彩”。是借鉴中国画中的用粉及渲染技法,在素器上以“玻璃白”打底,彩料晕染作画,再经炉火烘烤而成,色彩丰富,色调淡雅柔和。粉彩创烧于清康熙晚期。它是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一种釉上彩瓷器。在颜色的配制上又借鉴了珐琅彩多色配制的技法,创造出了低温釉上彩这种新的瓷器品种。
制作地点
“珐琅彩瓷”的主要制作地为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于是珐琅作所制,因此属于无可挑剔的正统珐琅彩瓷,另外在景德镇也制作了部分珐琅彩瓷,与前者相比,后者部分制品对是否归属珐琅彩瓷范畴还存在争议,这里就不赘述。“粉彩瓷”一直由景德镇御厂所制,有关粉彩的制作地点不存在争议。雍正六年前后,景德镇御厂也使用造办处所制珐琅釉制瓷,而当时御厂没有制作珐琅彩瓷的记录资料与传世品,因此,这里至少可以判断造办处的这些珐琅釉用于景德镇御厂粉彩瓷制作中。
制作程序
“珐琅彩瓷”是清代所有彩瓷中制作最严谨的瓷器制品。它的造型设计、制作木样实体模具、图案绘画内容、绘制人员、落款、题词内容(包括临摹原本、字体)、题词书写人员、成器,几乎无不经过皇帝亲自筛选,严格把关,才可成器。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专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的艺术水平。。
“粉彩瓷”则宽松许多,它是由内府造型设计,表面文饰、图案绘画以及成器都可以由督陶官在原有制瓷经验中适当裁度。
身份地位
珐琅彩自宫内烧制成功开始,就没出国宫廷一步,是唯一的宫廷御用陶瓷艺术品,即便是当时的朝中大臣也难窥一面。
但是当时珐琅彩的颜料完全依赖于进口,产量十分有限,为了摆脱这种依赖就要实现颜料国产化,由此就诞生了粉彩,这也是高端产品大众化的必然。说起来,“珐琅彩瓷”一直在官窑收藏者中享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民国时期就曾流传“古月轩”一说,它的身上藏有太多传奇,也就不难怪他人山寨模仿了。
真正的珐琅彩因为工艺难度大,烧造成本高,能坚持下来的匠人少之又少。从直观着眼,画风应是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区别。珐琅彩瓷由于一直是帝王参与制作,因此器物的图案虽然豪华,但取材严谨、制作一丝不苟,富有浓郁的宫廷气息,也是清代彩瓷制作的艺术体现。 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的非常少见。
造型: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器和动物摆设品。
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光滑,洁净无疵。
珐琅彩色:色彩鲜艳柔和,很少为纯色,多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在同一件器物上可以出现七八种颜色,有时甚至多达十余种。
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的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比底釉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用手触摸时有明显感觉,若用10倍放大镜观看,还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
粉彩瓷从画风上发展、继续了康熙彩瓷,可以说异军突起,但早期在珐琅彩瓷面前并无优势可言。随着雍正后期珐琅彩釉种类的不断增多与普及,御窑厂粉彩瓷风格越来越豪华绚丽,特别是乾隆初、中期,督陶官唐英为迎合乾隆帝兴趣不断创新,使御窑厂粉彩瓷的装饰锦上添花,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有些甚至豪华程度超过宫内珐琅作所制的珐琅彩瓷。在这些蓬勃发展的粉彩瓷对比下,雍乾珐琅彩瓷愈来愈不突出,甚至有时显得逊色几分。正是景德镇彩瓷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提高,宫内珐琅彩瓷才逐渐失去其原有珍贵的优势,与御窑厂粉彩瓷愈来愈接近,甚至最终走向没落。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