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兽葡萄镜, 这类铜镜在宋代的《博古图录》上称“海马葡萄镜”。但在清代的《西清古鉴》上则称之为“海兽葡萄镜”。另外还有的称为禽兽葡萄镜、天马葡萄镜、瑞兽葡萄镜等名。但“海马”、“海兽”名称的使用还是较为普遍。“海马”、“海兽”的称呼,最初的命名者未加解释,究为何种动物,至今也没有一致的说法。早年德国有位学者认为“海马”是古代伊朗与祭祀有关的一种植物Haoma,后转化变为“海马”。还有人认为“海马”是海外的马。
“海兽葡萄镜”之名出自清代梁诗正等奉敕纂修的《西清古鉴》,这个叫法为现代学者所广泛接受。另外一种常见叫法“海马葡萄镜”,出自宋代徽宗敕撰,王黼编纂的《宣和博古图》。 鲁迅在《看镜有感》中也曾提到“海马葡萄镜”,可见民国时期仍有较多人受《宣和博古图》的影响。建国之后,渐渐的通称为“海兽葡萄镜”。另外,亦有少部分学者称之为“葡萄瑞兽镜”、“葡萄海兽镜”、“葡萄天马镜”、“葡萄鸾兽镜”、“瑞兽葡萄镜”
使用范围
从考古资料来看,海兽葡萄镜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唐代海兽葡萄镜在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东道、淮南道、岭南藤州均广泛使用,唐代海兽葡萄镜丝绸之路向西传入西域今中国新疆、今西亚伊朗等地。向东传入今日本、朝鲜等,向北传至今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米鲁辛斯克等。
流行与形制
海兽葡萄镜主要流行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其形制主要为圆形,少量呈方形、菱花形。镜背纹饰系高浮雕,主题图案以葡萄和海兽组成,主纹饰的布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区为数只海兽相互追逐嬉戏,海兽之间为蔓枝葡萄的叶子和果实,外区为飞禽葡萄蔓枝叶实;另外一种被大家成为“过梁式海兽葡萄镜”,画面虽被分为内外两区,但是内区的葡萄枝蔓却沿着中间的分割圈伸入外区,外区虽以葡萄蔓枝为主,但是还间以飞禽走兽和小型蜂蝶之类,有些边缘亦有装饰。海兽葡萄镜的尺寸是几厘米到三十多厘米之间皆有。从拍卖会成交记录来看,高价铜镜尺寸一般在十七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