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是宋代名窑之一,造型庄重、古朴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独特神奇的纹片装饰而著称。明人鉴赏瓷器注重瓷釉表纹理的变化与色差,哥窑“金丝开片、紫口铁足”的特点正好满足了精英阶层对居家清供、好古赏玩的想法,如明人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之类记载文人清供的专门书籍,其中有记载哥窑道:“堂中插花,乃以汉之铜壶、太古尊、罍或官、哥大瓶。方入清供。”因此哥窑金丝开片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明清绘画中,如明代杜堇所作《玩古图》等。
而《中国陶瓷史》这样叙述: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论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从时间上讲,这里应有早晚之别,从产地说也有恐非一个瓷窑的作品,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
流传于世的“哥窑”经典器大多源自清宫旧藏,由于这批器物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因而造成了中国陶瓷史上未结的悬疑。
哥窑真品数百年来深得世人珍视,当中能得以目睹真容、抚鉴亲赏者寥寥无几,故明中后期摹古成风,精仿者颇具宋哥遗韵。入清以降,好古天子乾隆皇帝品鉴内府旧藏文物时对哥窑颇为推崇,在《清高宗御制诗集》中其曾对历代陶瓷赞咏诗共一百九十九首,其中赞咏哥窑为二十首。诗文之中流露出其对哥窑独特之珍爱。如《咏哥窑周素尊》「古质天然朴不华」(《御制诗四集》卷之五十),《咏哥窑葵花碗》“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御制诗四集》卷之四十二)。弘历还谕旨宫廷画师绘制《珍陶萃美》、《精陶韫古》二册页,收入多件哥窑佳器,以供时刻鉴赏之需。乾隆皇帝曾如此赞颂和推崇哥窑,反映了哥窑在艺术上追求质朴无华、淡雅自然,极易触动文人内心深处,正因为如此才得以铸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不可泯灭的精彩传奇。
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随着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和考古资料的不断充实,对哥窑的认识已渐趋清晰。然而;由于缺乏同代文献,且后代文献常是一鳞半爪,零零碎碎,有的还互相矛盾,仍无法揭开层层面纱,呈现它的真实面目。虽然数十年来与哥窑相关的考古实物资料不断增多,并且也依据这些实物资料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在惊喜之后,蓦然回首,人们发现,这些实物资料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往往与文献记述无法对应,有些甚至南辕北辙。因此,哥窑问题依然迷雾重重。
近几年的哥窑成交记录:
金代 哥窑米黄釉贯耳瓶成交价:RMB时间
宋 哥窑八棱长颈盘口瓶成交价RMB时间
宋 哥窑花觚成交价:RMB时间
哥窑花口碗 (一对)成交价:RMB时间
哥窑三羊开泰尊成交价:RMB时间
南宋 哥窑黄釉斝 成交价:RMB时间
虽然哥窑还笼罩着层层的面纱,但其名称和特征却被多数鉴赏者、收藏者所接受,并一直沿用。元、明、清各朝仿哥窑的产品屡见不鲜,其数量和质量均以景德镇为最,其产品走向多为皇室和达官贵人,世界各著名博物馆多有收藏。
哥窑恰如一颗色彩绚丽光芒四射的夜明珠,人们只能远望它耀眼的光环,而无法目睹它真实的风采。
本公司现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及海外藏家们提供出手难问题,经营业务包括艺术品鉴定交易。艺术品包括瓷器、玉器、铜器、钱币、金银首饰、宣德炉、铜观音、杂项等。多年的市场运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有实力的评估、策划、交易交易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