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华章”展览在架构上分为五个部分,除了序厅、尾章,中间三大部分按时代发展脉络,依次呈现古蜀文明华美的篇章,分别是:
第一章 伴月三星:三星堆文化时期
第二章 金沙光芒:十二桥文化时期
第三章 马家风尚:青羊宫文化时期
前两天我们看过三星堆堆主的来稿,看过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来稿,今天要与大家分享一篇四川博物院专家的来稿,事关古蜀文明青羊宫文化时期的一座重要墓葬。
据展览策展人介绍,目前考古发掘的青羊宫文化遗址较少,仅有成都青羊宫遗址和上汪家拐街遗址,但发现的蜀墓数量众多。这批蜀墓中,最著名的当属1980年发现于新都马家乡的大型木椁墓,而这座墓葬就是本文的“主角”。
发现它时,已被盗严重
1980年3月,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县马家公社二大队第三生产队发现一座木椁墓。墓葬多次被盗,墓室内破坏十分严重,随葬品几乎被盗一空,从盗后劫余可知,有铜、陶、漆器等。
连续数天的发掘,让考古工作者为如此高规格的墓葬被盗而扼腕痛惜。
图一 新都马家木椁墓平剖面图
椁室底部现腰坑,带来意外惊喜
然而,惊喜总在意想不到的时刻来临。
一天清晨,一道金光突然从墓室底窜了出来,这预示着或许有重大的考古发现正等待着考古工作者去揭秘。
马家木椁墓椁室底部惊现腰坑,当腰坑打开,坑内积水中尽是满眼炫目的金黄(编者按:青铜器的本色为金色,中国古代称青铜为“金”或“吉金”,正由其本色得名),这让考古专家吃惊不已!
图二 光艳如新的青铜戈
那些青铜器,乃至棕绳,缘何不朽?
新都马家木椁墓腰坑出土的青铜器,无一例外通体都呈金色,几乎没有锈蚀痕迹,而且铜壶上的棕绳都完整如新,这不禁让人惊叹古蜀人的防腐技术。
铜器千年不锈,棕绳千年不朽的秘密究竟何在呢?据专家研究分析,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在靠近木椁外壁的周围有厚约3米的青色膏泥,这种膏泥的分子结构非常紧密,有效地隔绝了空气,使墓室中形成了一个与外界隔绝且恒温、恒湿的环境;
二是腰坑内积满了清水,铜器几乎全部浸泡在水中,有效地防止了青铜器和棕绳的氧化、腐朽。
在腰坑内出土的一件棕绳提梁壶上,还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细节:壶的下半部金黄如新,而颈部却呈现出明显的乌黑色。究其原因,是因为壶下半部分浸泡于水中,而壶颈部暴露在空气中,历经千百年的氧化所致。
图三 棕绳提梁壶
考古发掘过程中,有专家对坑内的清水做了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坑内积水并无任何其他成分且杂质极少,水质中性偏碱,PH 值在之间,几乎达到了人体饮用水的程度。专家解释说,腰坑内两千余年的清水对于这批器物的防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铜器光艳如新、棕绳没有腐烂的主要原因。
墓主或为一代蜀王
新都马家木椁墓时代为战国早期,墓葬结构宏大,为四川地区所仅见。据统计,新都马家木椁墓腰坑中共出土铜器188 件,是迄今为止四川境内出土的这一时期等级高、品种最多、组合最齐全的铜器群。学界认为,该墓葬可能为一代蜀王墓。
我们知道,世界范围内古代墓葬防腐技术一直充满着神秘色彩。从古埃及的木乃伊到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夫人,先民们的防腐技术仍旧有很多未解之谜。新都马家木椁墓腰坑内的清水究竟是古蜀人为了防腐特意注入的,还是地下渗入的,已无从考证。两千年多年前,古蜀先民是否对新都马家木椁墓的墓室进行了防腐处理,也成为了一个未解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