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华民国河南省造双旗币.十文,铜币正面图案中央为两面交叉的国旗,背面图案为稻穗组成的嘉禾纹,中央竖写“十文”2字;上方为“中华民国”4字,下面为:“河南省造”4字。此枚铜币现存世量极少,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藏品虽经历了无穷岁月,但纹路依然清晰可见,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过渡性特征,有着难以言喻的收藏价值。
民国成立后,铜元仍继续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很大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叉的国旗图案。铜币保存完好,钱文、轮廓 的清晰程度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该铜币是中国面值很大的铜元,据资料记载只铸造不足二十枚,民国双旗伍百文铜元为河南铜元局、后改为河南机器制造局于1933年制造的试铸样币,未正式流通。正面中央铃两面交义的民国国旗,外环珠圈,上缘“中華民国”,下缘纪值:阿拉伯数字“500”和英文“CASH”,左右各列一花枝,外环齿边和纹饰图案。背面为面值“伍百文”,并配以稻穗组成的嘉禾图,外环齿边和纹饰图。 存世稀少,正谓:“物以稀为贵”,则有较高的收藏市场价值。
河南五百文铜元是军阀主政河南时的产品。自辛亥革命后,主政河南的军阀先后有赵倜、冯玉祥、刘峙等。在他们当政时期,都有大量各等面值的铜元铸造。根据此币正面所铸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图案来看,此币的铸造时间应为北伐战争胜利以后刘峙任河南省竹席时所铸,因为北伐战争结束以前,国旗的图案是五色旗。
中華民国双旗币 背“伍百文”铜币,约民国二十年(1931)间河南省锻造。为我国铜元很大者,系试铸样币,存世稀见。属我国铜元大珍之一。正面右侧一旗(国旗)未刻出图纹。系模具半成时试模铸品。殊为共同,存世仅此一枚。极珍。
中華民国双旗币 背“伍百文”铜币,约民国二十年(1931)间河南省锻造。为我国铜元很大者,系试铸样币,存世稀见。属我国铜元大珍之一。正面右侧一旗(国旗)未刻出图纹。系模具半成时试模铸品。殊为共同,存世仅此一枚。极珍。
河南五百文铜元是民国年间河南省铸币。此币,直径45.2毫米,厚度3毫米,重量37.5克,面值五百文,各项数据均创了我国铜元之最,为我国很大的铜元。
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各路军阀割据一方,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际上处于割裂情况。北伐战争完毕后,新军阀赶开老军阀,各地政务仍为各种武士政权所操作。为扩展军费开支及搜刮民财,各期间的军阀都以滥铸虚值铜元为财路之一,并且面值越铸越大,致使通货恶性膨胀。
河南五百文铜元是军阀主政河南时的商品。自辛亥革命后,主政河南的军阀先后有赵倜、冯玉祥、刘峙等。在他们当政期间,都有很多各等面值的铜元锻造。根据此币正面所铸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图画来看,此币的锻造时间应为北伐战争成功往后刘峙任河南省竹席时所铸,由于北伐战争完毕从前,国旗的图画是五色旗。
河南双旗伍百文铜元样币
刘峙是深受蒋介石器重的国军高级将领之一。其自幼置身行伍,早年曾参加护国战争及北伐战争。在北伐战争及不久后的蒋冯华夏大战中,战功卓著,被蒋介石授以大将,并于1930年10月出任国民ZF河南省竹席兼河南省保安司令,主政河南近九年。其主政初,铸有很多的铜元,并且多为大面值的二百文铜元。据证,河南五百文铜元也是其主政前期的出品。
也许是因面值过大而遭各界仇视,此币未批量锻造,仅出少数样币。台湾的铜元保藏、研讨家郑仁杰先生在其《我国铜元鉴赏》一书中叙说:“据说其时只铸了12枚”。……此说虽不知所出其详,但底子与存世所见数相符,其极为稀见是能够必定的。由于此币享有我国铜元之最的盛名,更兼之以稀罕难觅,故历来为我国铜元的大名誉珍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