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板素瓷上手工绘画之后,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陶瓷艺术品,被称之为瓷板画。瓷板画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到了明代中期,瓷板画才渐渐发展起来。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瓷板画的制作工序非常复杂多样的:首先,它如同绘画一般,需要将各种颜色的釉料以不同的力度均匀地涂抹在素瓷板上,形成画幅;其次,工艺师会在瓷版画的板面上施一层透明釉;后,瓷板画再经过高温烧制入窑,历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终才形成我们今天在藏品市场看到的成品。
“珠山八友”包括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等,他们以瓷入画、用胎作纸,在瓷板上彩绘,创造了秀美而大气、宁淡而悠远的新粉彩。这种以艺术家的主体创造意识为主导的艺术形式,是把器皿和瓷板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种新突破。发展至今,瓷板画的品种更丰富,形制更趋于多样。在主题上,取材更加多元,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在表现形式与创作手法上,不仅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绘画技巧,而且还融入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将油画、水彩等运用于瓷板画之中,更有大胆创新的艺术风格出现,如结合古彩、粉彩与新彩、珐琅彩等,更巧妙地融合绘画技法与陶瓷工艺,使之碰撞出更为丰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