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纽约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座“西藏11/12世纪铜瑜伽士坐像”以486.9万美元的成交价创下西藏雕塑拍卖世界纪录,
2005年旭宝轩秋拍,一件明铜药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其时内地拍卖商场佛像成交高价
2006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凭仗1.166亿港元的成交价轰动一时;
佳士得2010春拍中,一件明宣德制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以7010万港元成交,为当年开了好头。同年,一件清康熙大成果者嘎巴拉铜像在北京旭宝轩秋拍以1792万元成交;佳士得2010春拍中,一件明宣德制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以7010万港元成交,为当年开了好头。同年,一件清康熙大成果者嘎巴拉铜像在北京旭宝轩秋拍以1792万元成交;
2011年,旭宝轩春拍上也拍了很多佛像,其中有3件佛像成交价逾千万元人民币。北京保利在当年秋拍中推出“观安闲我国释教造像专场”,有63件拍品成交,成交总额高达7388.86万元,其中有两件达千万等级
如在6月10日结束的巴黎“亚洲艺术”拍卖会上,一尊明十五世纪铜鎏金大日如来坐像,以339.5万欧元成交,成交价接近估价的10倍,冠绝全场。
在2015香港春拍“观佛三昧——中国佛教艺术”专场中,一尊制作于明代年间的鎏金铜无量寿佛以2200万港元落槌,以2588万港元成交
2014年3月27日在道明201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以1437.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同为明代永乐年间制作的铜鎏金无量寿佛。同日,另一件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间制作的粉彩罗汉坐像(两尊),也终以2588万港元成交。
香港苏富比继两年前,以一件瓷器,拍出两亿天价之后,今次春拍再现宋代珍藏。苏富比“主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2014年春季拍卖会”,将于今年4月8日在香港聚会会议展览中央举行。
铜鎏金佛像现在市场流通量多的是清代佛像,虽然价格不如明代佛像,因明代佛像佛像存世量很少。故价格较高,相对于清代佛像市场相对较量平稳,时而有高价佛像拍出。一座清乾隆时期的“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身价被拍卖定格在了110万元,让人赞叹不已。
永乐时期所制作的鎏金佛像被视为释教天下主要的作品,以细腻无暇的铸造手艺与丰盛的鎏金技巧著名于世。此佛像是现存形体硕大带年款永乐鎏金铜佛之一,更是迄今为止,纪录上的一件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像。
此前中国佛像拍卖的成交价约为1.2亿港元,同样由苏富比于2006年在香港创下。
铜鎏金佛像图片那里可以鉴定,铜鎏金佛像市场价值
明代鎏金铜佛像市场行情
在当今多元化的市场中,已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近年来,国内外各大拍卖场拍出的佛教艺术品,成交屡创新高,而且近一两年来,各大拍卖会都会配置一定的佛教艺术品作为精品拍品,佛教艺术品成为大型拍卖公司春秋两拍的“标配”。
在今年各大拍卖公司的春拍中,也可看到许多的身影,如在6月10日结束的“亚洲艺术”拍卖会上,一尊明十五世纪铜鎏金大日如来坐像,以339.5万成交,成交价接近估价的10倍,冠绝全场。
近年的艺术品市场有所回暖,而秋拍中金铜佛像的高价成交似乎预示着接下来的市场会更加火热。今年到明年是佛像市场的第二轮高峰,可能在2015年又会经历一个调整时期。”佛像拍卖经历了6年的风风雨雨,其中既有高潮又有市场低迷的时候。从2006年起至今,佛造像拍卖从总体上呈现出平稳上升的态势。
在第一个高潮阶段,内地有很多家拍卖公司都加入了佛像拍卖这一板块,如保利拍卖、嘉德拍卖等,其中瀚海拍卖设立的佛像专场的表现很有代表性。2008年的“拈花微笑”“善乐之邦”金铜佛像专场和“大势至——中华宗教雕塑艺术瑰宝”汉传佛教造像专场,共推出307件拍品,总成交额1.3亿元,其中一件“明代铜漆金西方三圣佛立像”以918.4万元成交。
6月3日,在2015香港春拍“观佛三昧——中国艺术”专场中,一尊制作于明代年间的鎏金铜无量寿佛以2200万港元落槌,以2588万港元成交,相当于估价的两倍。据悉,此尊佛像曾于2000年3月从苏富比拍出,2014年3月27日在道明2014年春季拍卖会以1437.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同为永乐年间制作的铜鎏金无量寿佛。同日,另一件清代至乾隆年间制作的粉彩坐像(两尊),也最终以2588万港元成交。
此尊明宣德铜鎏金嵌宝石观世音菩萨坐像即为宣德时期“汉藏风格”的典范。造像面部宽平,具有明显的汉人审美的特征;躯体结构匀称,宽肩细腰,婀娜多姿的同时却又端庄大方,尽显皇家造像的仪轨森严;四肢饱满有力,肌肉感强烈,体量虽大然细部刻画仍精细入微;装饰上采用了典型的中原地区传统的璎珞装饰手法,胸前及腰部均搭配U字形连珠式璎珞,突显出菩萨贵族王子之身份背景;其莲花座造型规范,莲瓣饱满有力,上下莲瓣基本呈垂直状,莲瓣头部装饰有立体感极强的卷草纹,莲座上下边缘又各饰一周大小一致的连珠,于莲座正面刻有纪年铭款“大明宣德年施”六字楷书款,字体柔美;铭款从左至右刻写,并非为当时中原流行的书写方式,而是为了迎合藏族人藏文读写习惯,亦为特定时代风貌之象征。
金铜佛像是佛教造像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品中,佛教雕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与佛教在整个社会的盛行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关。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佛教教义能够起到对民众进行精神控制的作用,因此得到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其间除了在国家走向衰落时,统治者感到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与国争利”的局面而引发的几次“灭佛”运动以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一直畅通无阻。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艺术也在全国各地盛行起来,自魏晋南北朝开始,佛教徒们在历史上掀起了无数次制作佛像的热潮,信徒们将自己对佛的信仰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寄托在铸造、雕塑、绘画及印刷的佛像之中。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中原地区,迄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期佛像主要是汉传佛教造像,如北齐、北魏、隋唐、宋辽等时期,都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高潮期,而南诏、吐蕃、大理等地所铸的佛像更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文献记载最早的民族佛像的创始者是东晋的戴逵,他与其子戴勃、戴都善长雕铸佛像,所铸作品极其逼真传神,因而被誉为“戴家样”。北魏时期佛教大盛,铜佛的铸造风靡一时,甚至皇后的选取也与是否能够铸成佛像有关:嫔妃生子后,必令手铸佛像,成者为后,败者赐死。
至隋唐,佛像的制作风格改变了北魏以来的“秀骨清像”型,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向“雍容华贵”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人性化,故有“菩萨似宫娃”一说。自元代开始,中国佛像制作的主流风格由汉式转为藏式。这一方面是出于皇帝个人对藏传佛教的信奉,另一方面也是受朝廷统治政策的影响
征集范围:
1.古董,古玩,字画,瓷器,玉器,杂项,
2.服务项目:古董鉴定、古董估价、古董拍卖、古董展览、古董交易
3.精品陶瓷:各代窑口及各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
4.翡翠玉器:古玉,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 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5.名家字画: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及其他艺术形式不限。
6.杂项清玩:木、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等。
7.明清家具: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好。
公司地址:江苏昆山市长江南路1213号旭宝轩大厦 (旭宝轩整栋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