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通宝现在市场价值怎么样
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到1861年)所铸平钱。因政治糜烂,经济危困,铸行未久即收到种种重宝、元宝大钱攻击,通宝钱遂严重贬值,故制作简陋,形制混杂;天下27局所铸的小平钱,铜质、巨细及文字各不相同,简陋者多而优异者有数。一样平常直径2.2~2.6cm,重2.4~4.2g,其中大样钱鲜见,而更多为私铸劣质薄小钱,时代鹅眼钱重不足1g。背文满文各宝局名,常见者约莫20局左右,尤以“宝台”局“阿克苏”局“宝通”局所铸为希罕。传世尚有“咸丰通宝”雕母数种,极为珍贵。其中珍稀的为咸丰通宝背大清壹百大钱,仅见,2009年嘉德秋拍成交价格196万元,至今仍为清钱高成交记录。
“咸丰”是清文宗的年号,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堂革运气动的热潮时期。此时民怨沸腾,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将财政危急转嫁到老黎民身上。咸丰元年首先准备开铸“咸丰通宝”制钱。由于战争、列强的掠夺和太平天堂革运气动的发生,钱局铸造制钱已很难正常举行,许多省钱局现实上处于停留状态,纵然开铸,也是偷工减料。因而造成咸丰通宝制钱精好者少,而粗制滥造的多,多数质劣而轻小,或造成铁钱、铅钱取代铜钱以后在大平军连捷,各地反清起义汹涌澎拜下,清军疲于奔命,清廷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