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规格: 通高:15.3cm
类别: 杂项
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佛,不是一尊偶像,而是人生修行的硕果。正所谓,佛在心中,所以信佛不一定是要焚香叩拜,而是从心开始,学会知足常乐。佛之所以为佛,皆因他看透了常人看不透的局,做了常人做不到的事;人之所以是人,皆因七情六欲缠身,看不透,也走不出来。智,佛是大智大悲大能之人,能用慈悲心怀普度众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鎏金技术的国家。古人在战国时期就巳运用这项技术在铜器上,一直到两汉时期鎏金工艺大放异彩,为后代留下许多值得珍藏的古物。鎏金佛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一尊制作精美、纹饰绚丽的鎏金铜佛还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历朝历代的鎏金佛像又有各自不同的造型、工艺特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研究佛教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可移动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
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
为释迦牟尼铜坐像,束发式肉髻,着佛头青色。通体鎏金,双目微闭,两耳垂肩,结跏趺坐,施降魔印,着轻薄贴身的袈裟,露右肩。身材比例协调、造型优美。造型风格 衣纹以刻线为主,身体筋肉骨骼的结构平板,由此可见,这时期的立体造型并未发展。(现在仍然有很多艺术创作者在模仿这种造型风格)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鎏金佛像就引起了国际藏家的重视,进而带动了国内收藏热潮的兴起。1989年11月,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尊明代鎏金弥勒佛像,以21万多美元成交,获得了国际收藏市场的注意。进入21世纪,鎏金佛像市场不断攀升,收藏热潮影响到国内。2004年11月,香港佳士得的一尊明15世纪大威德明王鎏鎏金佛像,以1906.2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鎏鎏金佛像成交记录中最者,2006年,鎏金佛像市场继续攀升。香港苏富比秋拍推出了英国古董商斯比尔曼(Speelman)数十载收藏的明永乐、宣德时期鎏金佛像,最终成交额为3.43亿元,5尊佛像刷新中国鎏金佛像的成交纪录。其中一尊72.5厘米高的“大明永乐年施”款的鎏金释迦牟尼座像以1.16亿港元被内地收藏家竟得,刷新了铜佛的历史成交纪录,成为最贵的中国佛像,在收藏品市场,鎏金佛像的身价也是日益凸显,已成为收藏品市场的一匹黑马。
温馨说明:
1.加强真品、赝品鉴定知识传播,提醒广大藏家理性收藏,尽可能远离赝品、多藏真品!
2.反对对艺术品市场的利益垄断,反对抹黑民藏,努力推动民藏健康发展!
3.加强文物保护正能量传播,呼吁全社会重视并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留住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