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泛指在古代被各国使用过的所有货币,现不能在市面流通。由于古钱币已经不再发行,存量稀少,加之它们和古代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对于研究各国的经济史、外交史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所以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考古价值。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是铜元收藏研究中数量很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品类,甚至可以说是民国铜元的主体品种。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是由民国政府发行的一款纪念铜钱,正面“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字样,十文,背面交叉龙旗。铜币当时面值以当十、当二十为主,当五十面值的相当少见,非常珍贵。
1911年5月,腐败的清政府假借铁路国有化名义,将民办川汉、粤汉筑路权出让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激起全国各地人民的反对,四川省反响尤为强烈,数十万人参加了保路同志军。武昌起义后,各省先后宣布独立,保路军包围了成都。赵尔丰控制不住四川的局面,只得将政权交给四川保路运动的领导人蒲殿俊等立宪派人士。于是,四川省也宣告独立,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并接管成都造币分厂。为扩充军需,铸造发行了这种“汉”字银币。
这种“汉”字银币有壹元、伍角、二角、一角四种币值。“壹元”银元正面图案中央是一个很大的篆书“汉”字,代表了新政府“大汉”的意思,具有反清意义。“汉”字周围有18个小圆圈,象征着当年响应辛亥革命的十八个省,两侧有四瓣花星,上方有“中华民国元年”六字;背面图案中央是一朵精美的芙蓉花,象征蓉城成都;花的四周环有“四川银币”四字,上方是“军政府造”四字,下方是面额“壹圆”字样,两侧仍有四瓣花星。壹圆币的重量比一般“袁大头”、“船洋”、“龙洋”银币轻,仅为25.5克,成色不足75%,伍角、二角、一角币的成色则更逊色一些。
民国元年(1914年)四川大汉军政府铸 大汉银币,币值有:一元、五角、二角、一角四种。一元正面中央是秋海棠花饰,环围“四川银币”,外有“军政府造”、“壹圆”,左右分列四瓣花星,背面中央篆文“汉”,旁围十八星,外有“中华民国元年”和四瓣花星。
一元以正面“四川银币”的字体大小分为两种版别,大字版尤以背面纪年中“国”字小一点划为罕见。
有一种五角错版,纪年文字“元”字误成“无”字。
目前我国国内市场上已经很难见到这种四川军政府“汉”字银币其诞生背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也为其增添了特殊的沧桑感无论从收藏价值或市场增值空间都是藏友们不容错过的。
四川银币近年来拍卖成交记录如下:
光绪元宝四川省造铜币-----成交价:HKD成交日期
1909年四川省造宣统元宝--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四川十两锭再捐“十三年匠义--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宣统元年至二年(1909至--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明代四川“四川崇十四年助捐--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四川十两锭万昌银炉一组------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宣统元年至二年(1909至--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宣统元年至二年(1909至--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明代四川“十六年助捐银”五--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清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2月四川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四川军政府接管了设在成都的四川造币分厂。为满足军需和保路运动的需要废除了前清龙模银币新创四川银币模型于1912年起由四川造币厂正式开铸四川军政府“汉”字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