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钱面中央有"大清铜币"四个汉字,内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满文"大清铜币"字样,两侧为年份。边缘中间分别"户部"二汉字,下端为"当制钱十文"。钱背中央为蟠龙,上端是"光绪(或宣统)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样(大清帝国铜币)。“大清铜币”是清政府继“光绪元宝”之后在全国推行的第二种铜元。
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清代机制铜圆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而如今,大清铜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许多收藏家对大清铜币爱不释手,而收集多种多样的铜币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大清铜币拍卖行历年成交价位
拍品名称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二分 120万
清 大清铜币己酉年(19 90万
清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二分 580万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十文 650万
己酉大清铜币中心汴字当制 360万
己酉大清铜币中心汴字当制 260万
己酉大清铜币中心汴字当制 160万
大清铜币(汴)己酉 当制 240万
宣统年造己酉大清铜币中 130万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十文 340万
光绪二十九年(1903),天津设立户部造币总厂,1905年竣工后就开始铸造“乙巳”年“大清铜币”,并由此取代光绪元宝。另一方面,清政府颁行《整顿圜法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