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早期所用颜料大都是产于阿拉伯——伊斯兰地区。青花颜料是烧制青花瓷器的着色剂,不同的钴料,因呈色差异而直接影响青花瓷器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效果。
元青花瓷器最初使用何种颜料,未见考证,直到元朝中期才出现了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并被广泛使用在青花瓷器工艺中,特别是专供皇室使用的官窑瓷器以及对外贸易的外销瓷器上。
明代文献《窥天外乘》中记载——
“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鬃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由于元代实行对外开放,许多阿拉伯人将阿拉伯地区的宝石、香料等通过丝绸之路运到中国,然后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运到阿拉伯地区销售。当他们发现产于伊斯兰地区的“苏麻离青”料比青花瓷器的现用颜料更美观时,便将其带来中国试用。这一试便试出了中国青花瓷器的辉煌巅峰。
“苏麻离青”在高温中烧成,发色深蓝苍翠,产生自然晕散的料晕,浓处有黑色结晶斑,闪烁着宝石光泽,色浓处深入胎骨,形成凝聚的结晶点,立体感非常强,用手抚模,有凸凹不平之感。由于“苏麻离青”料所具有的不可模仿的得天独厚的特点,在元中期至明早期的官窑生产中广泛使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杰出航海家郑和,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间7次“下西洋”,从阿拉伯国家带回了大量的“苏麻离青”料。中国青花瓷器,已牢固树立了在世界瓷器市场的霸主地位,并一次又一次地攀上了世界艺术殿堂的巅峰。
江苏鉴宝斋拍卖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艺术品服务为主的综合类大型拍卖公司;鉴宝斋专营各时期、名人名家字画、瓷器、杂项及各类工艺美术作品。致力搜罗名家艺术珍品,为艺术品收藏者聚珍寻宝,并以诚以信,提供一个公平交易、互相分享艺术信息的平台。
江苏鉴宝斋鉴定专家——王志平
王志平,高级鉴定评估专家,生于上海,从事文物鉴赏,擅长古陶瓷、古玉、青铜器、杂项类研究鉴定评估,师从上博研究馆员张尉(玉器)、陆明华(古陶瓷),当代鉴定大家蔡国声(瓷杂)、高阿申(古陶瓷)等大师。曾攻读文博、上博系统文物高研班,获高级鉴定评估职称从业证,曾担任上海市文联艺术品鉴定中心瓷器玉器专项鉴定评估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