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粮食主管部门发行的粮票可谓五花八门,难以数计。有些粮票虽然经过精心设计和印刷,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进入流通领域,这样的粮票也一直是收藏爱好者极力追求的对象,因为大多数被人们早已“吃”掉或废弃,能保留至今的粮票自然是“身价”看涨,一般人难得一见,故面市后价亦不菲。
粮票,可以说是中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在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也许许多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是粮票,也没有欣赏过各类邮票,但是,如果您询问的对象是老一辈长者,他们肯定会如数家珍的道出各种各样有关于粮票的故事。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5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粮票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购粮凭证,退出经济舞台后,粮票便进入了收藏市场,是可遇不可求的粮票珍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粮票实物和相关资料的收集难度将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收藏粮票,其实是为国家收藏将来的“文物”,具有历史意义。1966年全国粮票全新绝品已经非常少见,这也是其价格飞涨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