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修复 · 锦上添花还是欲盖弥彰?

  • 发布时间:2018-09-25 19:39:01,加入时间:2018年09月11日(距今2434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路2005号新世界文博中心2105
  • 公司:深圳市艺轩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刘,手机:13058020602 微信:gw-lnsy QQ:491193654

追求完美,这是人的本性,体现在收藏上,就是希冀藏品完好无损、尽善尽美。当然,完美固然好,可是,一件藏品,少则经历了数百年,多则数千年,你要它完好无损,难矣。而明知已经不完美,却偏偏人为地去掩饰它的瑕疵,以图表面上的“完美”,这就不可取了。

我刚涉足收藏的时候,偶得一个碗。这碗年份好,永乐的,而且是民窑中的精品,有暗刻桃花纹,且有青花画的葡萄纹,两种装饰手法于一体,十分难得。起先也不觉得什么,后来看到北京一家拍卖公司,拍卖一个同样的碗,图录上标注“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为近年仅见”。这家拍卖公司拍卖的这碗有好几条穿线,几乎将整个碗贯通了,居然还估计30万,而我的碗,仅是口沿处有一条一公分的细线,于是我就觉得这碗不可小觑,应该珍视了,便请一个著名的陶瓷修复专家修复了。

那时不懂,觉得修复后就“完美”了。后来,经历多了,阅历广了,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大大的错事。为什么?因为经过修复后的那种所谓的“完美”,其实只是用现代材料将瑕疵遮掩了,只需拿到强光之下一看,就能清晰地看到修复的痕迹,那还有什么意思?更何况这种现代材料、现代工艺破坏了古董的那种历史内蕴,搞得不伦不类,实在是画虎类犬。就像首都博物馆的那个元青花凤首壶,因为残损严重,覆盖的新材料占了绝大部分,几乎就是一件新东西了,虽然从表面看是把残损变成了“完整”,其实是把“古”改变成了“新”,不足为训。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