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洋是印度支那的贸易银圆,清末民初在华流通的外国银圆之一。银币正面为自由女神坐像,背面的装饰图案为麦穗,法文的意思是“贸易银元”和“法属印度支那”等。这种银元在东南沿海大量使用,存世量很少,现在“坐洋五珍”价格不菲。
银元正面希腊自由女神坐像,这也是“坐洋”得名的原因。坐洋的前身为法国政府在交趾支那(南部越南政权)于1879年开始铸造10仙(Cent,也译作“分”,下同)、20仙、50仙、1皮(piastre,音译皮阿斯特,法制单位元)的交趾支那china)银币。时至1885年,法属安南政府为抵制墨西哥银币及美国贸易银币,于1885年开始铸造一元银币。由于坐人开始铸造无论从成色及重量上都优于鹰洋,很快就占领了统治地位。也正因为其纯重高于墨西哥鹰洋,多有藏匿及熔化者,故不能流通。因此,于1895年将重量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