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的活动家、画家。她与丈夫廖仲恺一起来日留学,在女子美术大学习日夲画,后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为革命的需要绘制和刺绣军旗、符号、告示和军用票图案等。1925年以后,为革命奔波斗争,一段时间无法作画。20年代末常画寒冬不谢的梅菊和百岁长青的松。在上海,香港举办画展。1929年去法国巴黎。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以后立即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与柳亚子、经享颐,陈树人等组成"寒之友社",举办义卖展览,慰问抗日将士。1938年以后,迁居香港,支持宋庆龄建立的中国保卫大同盟,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并为八路军、新四军募捐筹款。香港沦陷后到桂林,以卖画为生。光复后重回香港。1949年以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何香凝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主席。
何香凝擅中国画,擅作花鸟,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何香凝的画作讲究立意,她常借对松、梅、狮、虎及山川等的描绘,抒情明志。她画的虎、猿等动物,造型准确,神情生动,且有奋起跃动、搏击勇猛状,反映她那时的精神状态。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何香凝的山水画逐步走向成熟,能够熟练运用古代山水画特有的超脱与天真的基本章法,发挥了日本画讲求敷色、意境等特长,参与率意点染的个人情趣。她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她的充满斗争之意的作品不仅记录着本世纪初叶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幻风云,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同时也是她七十年革命生涯和高尚品德、人格的生动写照。她的作品造诣高深,是中华民族画苑中的瑰宝。
北京匡时2017秋拍“澄道--近现代绘画夜场”,何香凝的1962年作《春光》 此幅作品拍出:RMB
中国嘉德2016年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何香凝的《山水》立轴水墨纸本拍出了:RMB
北京盘古2012年秋季拍卖会“几砚风光—中国书画”,何香凝的《梅竹水仙图》立轴 设色纸本拍出了:RMB
从总的市场来讲,何香凝作品还是以动物类型居多,并且价格呈现上涨趋势。根据市场分析此作品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