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曾向当朝天子进献鼻烟,直至清代,吸闻鼻烟的习俗在社会中盛行开来,从皇室贵族到平民黎民都喜欢吸闻鼻烟。清末古玩珍藏家赵汝珍曾在其编著《古玩指南》中这样形貌鼻烟的盛行:“无论贫富贵贱无欠好之,有类于饮食睡眠,不行一日缺其事。几视为第二生命,可一日无米面,而不行一日无鼻烟。可一日不饮食,而不行一日不闻鼻。”鼻烟传入中国时,并无特制的容器,当鼻烟受到皇室的喜欢和重视后,鼻烟壶的制作也逐渐睁开。自清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先制造玻璃、珐琅等种种鼻烟壶,工匠的才艺也在其中获得淋漓尽致的施展。
进入现代,鼻烟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涯,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细腻艺术品撒播下来。鼻烟壶的种类多样,荟萃了瓷质、玛瑙、料器、玉石、水晶雕琢、金漆镶嵌、雕漆、景泰蓝等多种材质,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罗致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在海内外皆享有盛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大量鼻烟壶撒播到外洋。这种小巧玲珑、做工细腻、造型奇异又极富东方特色的工艺品受到了众多外洋珍藏家的青睐,在外洋掀起了一次次的珍藏热潮。其中,纽约、旧金山、巴黎、柏林等都成为鼻烟壶珍藏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