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香果黑斑病
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果实上初生暗绿色、水渍状斑,后扩展为近圆形、稍凹陷的褐斑,周围经常保持暗绿色的水渍状区域。叶片上病斑近圆形,褐色,边缘色稍深。叶片上及果实上,病斑均长暗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子实体,病果最终干缩。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染病藤蔓或残屑内越冬。分生孢子生活力达1年以上,野生的百香果也是该病侵染菌源。在田间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不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病。浓密且不修剪的植株发病重。
2、百香果炭疽病
初在叶缘产生半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浅褐色,多个病斑融合成大的斑块,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发病重的叶片枯死或脱落。
病菌在3~5月份雨季借雨水传播到花穗或幼果上,也可从有伤的果柄或果皮侵入。发病的最适温度25~30℃。结果期台风暴雨较多的年份,病害发生较重。采收时留短果柄并及时进行采后处理的果实发病较轻,不留果柄、采后不及时处理的果实发病较重。
种植过程中,春季雨水多,湿度大,百香果容易感染白粉病,在叶片、花蕾和幼果上布满白色粉状物后,叶片失绿黄化,花蕾皱缩腐烂,幼果大量脱落,降低坐果率。
3、百香果白粉病
是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
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治疗方案:
《速净倍+《大蒜油》1000倍+有机硅5g,3天喷施1次,连喷2-3次,病情严重可连续用药,中药杀菌剂无毒无残留、没有抗药性
预防方案:
等到上病治病,损失已经造成了,提前预防是关键。
(1)选用无病苗圃的不带病菌的种苗;可以实行一年一种制,种前旧地要重新翻犁整地。
(2)起高墩种植,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果园积水,避免受雨水淹没遭病菌侵蚀;
(3)冬季清园茎秆基部涂白防寒、防病,对棚以下茎秆涂刷溃腐灵原液,此外冬季落叶后至次年萌芽前用溃腐灵60-100倍液全园喷雾消灭病源;
(4)科学施肥,以生物有机肥为主,适当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不可使用未沤熟的农家肥;平衡营养,及时叶面施肥,在定植后,伸蔓期,初花期和壮果期,及时喷施靓果安300-500倍补充高能量物质和中微量元素,营养树体,促进果实表光,改善果实口感。
(5)加强田间管理。二年苗在气温稳定15℃后,扒开茎基部土壤晾晒,促使茎基表皮老化防病;使用溃腐灵原液涂抹,结合青枯立克150-300倍灌根。剪除病残枝与茂密枝,采用篱形架、棚形架式搭架,增加园内的通风透光度,及时拔除发病严重的病株,并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
中药制剂特点:
标本兼治,药肥双效(防病治病的同时能营养复壮株体),无抗药性,可连续使用,无毒无残留,不影响绿色有机标准,任何时期均可使用,安全性高。
产品介绍:
《速净》:纯中药制剂,主要治疗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炭疽病、锈病等。50倍以上使用无药害,有杀菌、复壮的作用;无抗药性,能连续使用,累积效果显著。
《靓果安》:中(草)药制剂,杀菌广谱、传导良好、复壮树体,对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增加叶、果蜡质层,减少日灼有良好作用。其用法为叶部喷雾,因为其具有安全性较高特性,可以在作物生长敏感时期、发病条件临近、病症加重初期适当高浓度使用。高浓度使用时防病治病、营养复壮效果显著提高,连续使用有累积效果。
《青枯立克》:中药制剂,主治根腐病、立枯病等,双向传导能力强,内含杀菌成分(绿原酸、生物碱等)及营养复壮成分(氨基酸、多糖等),能杀菌、抑菌,调理内循环,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修复伤口,减少病菌侵入途径等作用,同时具有补充营养、辅助生根、提苗快、长势好等作用,连续使用无抗药性,任何时期使用50倍液以上对作物安全。
《大蒜油》:高仿类硫醚化合物,真细菌通杀,内吸强(与中药杀菌剂等复配能提高其药效),其气味对空气中病菌孢子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粉虱、蛾类等害虫有驱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