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难道又一次印证了“商业在宪制社会靠欺骗,在权贵社会靠掠夺”吗?
最初考古界根据工艺风格推测可能出自景德镇。可遍寻瓷都,连碎片也没有找到。细细琢磨便会发现,这种瓷器的图案比较粗犷随意流畅,器型也带着异域色彩,圈足往往含有砂砾,而不同于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细腻,精致。
这种附着于青花之上的一缕异域色彩正是为了迎合外国人的审美需要。至于其略显随意的风格,则揭开了东南海洋性瓷业曾经的辉煌-----后来人们终于在福建平和,德化,漳州一带的古窑中发现了克拉克瓷的碎片。同时被发现的还有沿着福建广东海岸线散布着的不可计数的明清古窑址。
随着中国瓷器外销市场的不断扩大,加之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重农轻商的思想,正宗“国窑”难以生产迎合外国人口味的陶瓷。精明的中国商人很快在东南沿海地带建立了大批瓷窑。由于本非名窑且订单巨大,日夜赶工,产品略显粗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仅年仅英国就从广州运走瓷器348吨。
这不禁又一次让我们感叹,人们趋之若鹜,奋力以求的事物到底有何价值呢?
这价值又能保持多久呢?金钱财富,名誉地位,聪明才智,健康幸福,情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