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定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中国宋代五台甫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系统。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域唐宋时期属定州统领,故名宋代定窑。宋代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划分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据《曲阳县志》载,五代时曲阳涧磁已盛产白瓷,官府曾在此设官收瓷器税;但据视察,早在唐代这里已烧白瓷;至宋代有较大生长,除烧白釉瓷器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文献称为“黑定”、“紫定”和“绿定”。有毛口和泪痕等特征,毛口是复烧口部不上釉,泪痕多见于盘碗外部,因釉的薄厚不匀,有的下垂形如泪迹。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诸种,威风凛凛威风凛凛典雅。对各地瓷窑有一定影响,曾泛起不少仿烧宋代定窑瓷器的瓷窑,纹饰以龙凤纹为主。此类宫廷用器多有传世,窑址遗有大量龙凤纹器物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