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又称文物、骨著等,被视做人类文明和历史的缩影,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内涵。经历无数朝代起伏变迁,藏玩之风依然不衰,甚而更热。其中自有无穷魅力与独到乐趣。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许多造假、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得以集中曝光。然而,在以“真假辨伪”为永恒话题的古玩收藏市场,却似乎风平浪静。就在“3·15”前夕,南京市民王先生花费6万元买了个“古董”,经鉴定却发现“古董”底部有“微波炉适用”字样。
王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烟台也涌现出大批收藏爱好者,每到周末便会云集各大古玩市场。但是,面对技术含量颇高的古玩,多数市民不具备鉴定素养,上当受骗的情况屡屡出现。
古玩江湖,水有多深?在维权困难的情况下,市民们该如何保护自身权益?水母网就此展开了调查。
古董骗局频现,老农花毕生积蓄买一麻袋假货
家住烟台芝罘区奇山小区的李先生,退休后迷上了收藏,他在古玩市场转悠的时候,遇到了一名自称爱好收藏的王先生。王先生拿出一张紫砂壶的照片来给他看,问:“你有没有这样的紫砂壶?如果有,我出高价买你的。”这个人给李先生留了联系方式,说如果有货就马上联系他。
没过多久,还是在古玩市场,李先生又遇到了另外一个姓何的人。“要不要紫砂壶啊?”这位操外地口音的何先生跟李先生一边搭讪,一边拿出了紫砂壶的照片。老李觉得这张照片上的紫砂壶和前几天王先生给他看过的差不多。他告诉那个卖紫砂壶的人说要考虑一下,并留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老李马上回家找出了王先生的联系方式,对方说愿意出 30万元买紫砂壶。觉得有利可图,李先生赶紧联系何姓卖家,一番交涉后双方以接近10万的价格成交。可是,当他付款把紫砂壶买到手后,那个王姓买家的电话却再也打不通了,何姓卖家也联系不上。李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拿着紫砂壶找专家鉴定后得知,高价买来的壶仅值一两百块钱。
像老李这样上当受骗的案例还有很多。近年来,市博物馆多次面向公众开展免费鉴宝活动,很多满怀希望来鉴宝的市民都败兴而归,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闫勇介绍,在去年的一次活动上,一位牟平来的老大爷扛了一麻袋“宝贝”,焦急地等待鉴定结果,得知自己的“玛瑙”“玉石”全都是地摊货,老大爷当场就瘫坐在地上。据老人的儿子介绍,他们都是农村人,经济条件很有限,老人买这些东西花了20万元,一辈子的积蓄都败光了。
古玩造假手段不胜枚举,玩家易上当
古玩收藏种类繁多,与之相随的就是不胜枚举的造假手段。近年来,像“汉代玉凳”、“金缕玉衣”等假古董事件曝光,更是让藏家和普通市民对古董收藏望而却步。
就职于烟台芝罘区某事业单位的毕先生有20多年的收藏经验,提到古玩造假,他立刻打开话匣子。“讲一天一夜都讲不完!”毕先生说,仅以书画为例,目前至少存在以下三类作假情形:一是收购年代久远的临摹作品,盖上被临摹对象的印章冒充原作,称作“改款”;二是新书画搭配旧装裱,俗称“装棺材”;三是对当代一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雇高手临摹其作品,甚至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赝品被做好后,在流通上市前还要经过包装,目的是提高赝品的身价。在这个环节,通常会采用编造“故事”、名家鉴定、广告宣传等手段。“故事”被圈内称作噱头,即给赝品杜撰一个离奇的故事,增加它作为“文物”的历史信息容量,从而提高身价。毕先生告诉记者,即使是真品,某些时候也会为了提高身价编造“故事”。
另一种情况,则是卖家明知是假货,还串通设局“埋地雷”。毕先生告诉记者,像奇山小区李先生的遭遇,就是典型的“踩地雷”。在收藏业内,“半桶水”的藏家骗,因为他知道一点门道、喜欢自己选货,可是所掌握的收藏知识又跳不出造假者的圈套。
古玩收藏市场“零咨询”、“零投诉”
古玩收藏水很深,即使是高手,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从未交过“学费”的人几乎不存在。古玩市场每天上当受骗的案例数不胜数,却极少听说有人成功维权。据市工商局工作人员介绍,2013年,仅接到一例古玩收藏维权咨询,而去年咨询和投诉的为零。
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闫勇介绍,古玩界历来有“不打假”、“不退货”的行规。“大家都是凭眼力,买对了捡漏,买假了打眼。不管是买家买到了假货,还是卖家低价卖出了好货,一般都不能找对方讨账,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像篇首提到的南京王先生买了假古董,店主和中间人都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跟王先生说过该器物是任何朝代的,也不知道底部的釉色下还有“微波炉适用”的字样,是王先生自己要求购买的。王先生这件古玩官司,由于证据不足,法院未受理。“很多情况下,卖家并没有故意欺骗,而是买家过于热情,只能说买家眼力不好,自己认栽。”
俗话说“盛世兴收藏”,有一项统计称,目前全国有8000万收藏爱好者,可现在这个巨大的市场成了假货的天下,有人说古玩文物造假已成为商品生产领域造假的最后一块乐土,因为这是一个缺乏监管的真空地带。文物部门对出售假文物的现象无权管理,工商部门只维护市场管理,质监部门只负责鉴定珠宝材质品质,无法做年代检测。利润丰厚的文物市场并没有一个专业机构来监管。
据了解,目前全国只有五家文博科研单位分布在上海跟北京,其中在上海的硅酸盐研究所以及上海缘光检测单位是权威跟科学性的。北京大学里的文物科研所以及北京博物馆也被大众所熟知。现面向社会开展民间文物收藏鉴定试点工作。在烟台和国内绝大部分地区,古玩鉴定还是依靠熟人、商业机构。而众多商业机构也是鱼龙混杂,可信度存疑。
市质监局质检所珠宝眼镜科科长鲍勇介绍,仅玉石收藏鉴定就乱象丛生,“只要卖家给钱,有些鉴定公司就能给你开证明。即便一块普通材料,都能‘鉴定’成红山玉、和田玉。包括文物鉴定师行业,至今都没有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