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国最早的货币,大约是在夏商之际,海贝成了先祖们制作货币的首选,也成为了中国最早的钱币,贝币。商周时期贝类的货币职能并不单一,有时也被制作成装饰品,象征着财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用骨、陶、石、玉等制作仿贝,以满足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直至以青铜为材质的金属仿贝出现,由此,我国货币的发展进入到了金属铸币阶段。
大清铜币是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始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止于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在千种以上,在当时铸造之初,清政府并没有对铜圆的纹饰图案,作严格的规定,因此全国各省局所铸铜圆尽管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各不相同。
此组大清铜币为六个不同的省府制造,分别为“東(山东),赣(江西),直(直隶),汴(河南),湘(湖南),宁(江南)”。这组钱币品相完好,包浆自然,字迹清晰可见。背面神龙纹路清晰,如刀刻所成,铸造工艺神乎其技,且龙身纹路精美,并有云海衬托,看上去仿佛是一幅神龙翱翔天际油画,极其瑰丽,美得动人心魄。特别是“赣,东”字较少,价位比其他省府造的都要高,非常难得。
根据2015年--2016年大清铜币系列在线拍卖统计,在1年的时间内,大清铜币一共有121枚拍品上拍,总浏览282020次,参与总人次达到260人,出价次数1600次,其中价格的是大清铜币中心川户部二十文,藏家最为关注的大清铜币如下: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小“淮”十文、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湘”十文合背、大清铜币。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大清铜币中心川户部二十文”,定价15万元人民币起拍,加价幅度3万元,在经过20次出价后,最后以221万元的价格成交!
在中国古钱币的制造及鉴赏历程中,无论是钱币的形制,还是币面上的纹饰图像文字内容都被用来表达儒道头脑的深刻内在,寄托着古代人民崇尚自然的理念和优美的生涯愿望。古钱币自身的材质书法造型纹饰以及隐藏着于钱币载体之中的文化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