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的由来
“贝币与商代铜贝” 海贝原为装饰品,因携带方便,坚固耐用,有天生的计数单位,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充当货币,以至于中国汉字中凡与财富有关的,大都以“贝”为偏旁。后海贝供不应求,遂有蚌贝、玉贝、骨贝及铜贝辅其不足。商代铜贝,是人类最早的金属铸币。
“孔方兄”一词源自西晋《鲁褒传·钱神论》:“亲之如兄,字曰孔方。”钱形方孔由来已久,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货币铸造方孔“半两”钱,方孔圆钱成为一种定制,直至民国初年方废止使用,共使用了二千多年。“孔方兄”成为钱之谑
阿堵物 《世说新语》记载,王夷甫(王衍)因雅癖口未尝言钱。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呼婢曰:“去此阿堵物!”自此,阿堵物遂为钱之别称。
邓通 是西汉文帝的一个宠臣,官居上大夫。文帝曾赐给邓通一座铜矿山,并破例允许邓通开矿自由铸钱,故而邓通私铸的半两钱流布四海,富甲天下。因此后世“邓通”成为钱币的别称。
光绪元宝
光绪元宝是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由湖北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安徽铜元局铸造的铜元中,最为珍贵,当属大名鼎鼎的“安徽方孔十文”(安徽省造光绪元宝方孔十文铜元)“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五文铜元“安徽方孔十文”铸量更小,的,是“中国铜元十珍”之一。
清代银币、纸钞、铜币并行,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而光绪年间铸行金、银币更多。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其后,各省纷纷仿效,购制国外机械铸造银、铜元。包括广东钱局在内,许多造币机均订购自著名的英国伦敦博明翰造币有限公司。英国大工业的介入,使银币也沾染上西方色彩。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光绪元宝”当时共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安徽;17广西;18新疆;19黑龙江。
光绪元宝近年的收藏价值
奉天省造库平银一两光绪元宝: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铸,孤品,现藏台湾鸿禧美术馆,2001年6月在美国加州拍卖会上以28.7万美元落槌,现市场估价150-200万元人民币。
陕西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铸,市场估价为50-80万元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此币与其他四枚全套曾在2003年出现在北京拍卖市场起拍价达到320万元人民币。
湖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铸,系湖南省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代铸样品,目前存世量不足10枚,市场价格为135-150万元人民币。
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铸,湖北银元局仿造广东省银元式样铸造,湖北本省使用,目前存世量极少,市场价格为120-140万元人民币。福建省官局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铸,在福建机器局内成立银元局,试铸了部分样币,目前存世量不足十枚,参考价格为340-46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