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拉轻集料混凝土的国外发展现状美国早在1913年就研制页岩陶粒(又称膨胀页岩),用于配制30~35MPa的陶粒混凝土,应用在房屋建筑、船舶制造和桥梁工程中。自90年代中期,美国采用陶粒轻集料混凝土取代普通混凝土,修建了休斯敦贝壳广场大厦并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益。美国采用高强陶粒轻集料混凝土建造了北海石油平台。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挪威日本及东欧等国家研究了高性能粒轻集料混凝土的配方、生产工艺、高性能陶粒等,重点在于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威已成应用CL60级轻集料混凝土建造了世界上跨度大的悬臂桥;日本则在1998年成立了一个由18家公司组成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研究委员会,专门研究粉煤灰轻集料混凝土。自1993年以来,美国晦年陶粒轻集料混凝土使用量都在350万~415万m2,其中用于结构混凝土部分在80万m2左右。挪威自1987年以来,已应用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施工了11座桥梁,日本轻集料年产量1999年达到了277万m2。如今,国外发达国家高性能陶粒混凝土的应用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CL50、7
CL60陶粒混凝土已在工程中大量使用。此外,陶粒轻集料混凝土砌浅块合墙板发展较快,东欧国家55%的大型墙板和95%的建筑砌块是用陶粒混凝土制成的;美国80%以上的陶粒用于制作墙体用的小砌块,其陶粒混凝土砌块约占混凝土砌块总量的50%左右。陶粒轻集料混凝土的国内发展现状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研制人造陶粒,陶粒产品主要有页岩陶粒、粉煤灰陶粒和粘土陶粒等。在1960年我国在河南平顶山建成了第一座陶粒混凝土大桥-洛河大桥。到了9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的陶拉质量较差,以粉煤灰为主的其它品种粒的质量不尽人意,配制的结构用陶粒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一般为1800~1950kg/m㎡,抗压强度为5.0~25MPa,即密度较大,而强度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