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场:到底什么人才打眼?

  • 发布时间:2018-10-09 09:29:31,加入时间:2018年09月11日(距今2430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路2005号新世界文博中心2105
  • 公司:深圳市艺轩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刘,手机:13058020602 微信:gw-lnsy QQ:491193654

鉴定毕竟是一种眼学,是对比、淘汰、排列,当经验够用的时候,买进真东西的把握就会大一些。而当收藏的经验不够,遇到一件无法用你的经验和知识去解读的东西,你又认为机会不等人,一旦错过就没有了,那么你就不能不进行一次博弈了,这种博弈的结果往往就是打眼。很多人就是这样,可以不懂,但不能不买,买回去再翻书、找人看,发现买错了就扔床底下了。表面看,中国收藏大军有7000万人,远远大于造假者,但是收藏行为是一种个体行为,也就是说,收藏者在市场中进行收藏买卖时,实际上一个人来面对庞大 的造假群体,孤军奋战,带有博弈的性质——收藏者就是眼界再宽,也有看不到的死角。遭遇打眼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心态失衡,渴望一夜暴富。收藏市场里的卖家大多瞄准的就是这种心态,那些各种版本神乎其神的故事也都是用来拨动收藏者这根神经的,一旦这根一夜暴富的弦被拨动了,那么收藏者也就肯定栽里面了。更为要命的是,很多收藏者往往不懂装懂,尤其是在最后一分钟内,明明自己不明白,却偏偏装成很懂的样子,卖家就势引着收藏者走,收藏者还顺着坡爬,感觉飘飘然,放松了警惕,最终打眼。实际上,真正懂行的买家往往是装成不懂的样子,哪能装懂啊?由于中国艺术不仅崇古,而且传承的方式是从模仿开始,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客观环境使得打眼有着一定的必然性。搞收藏有出于喜欢的,有投资的,有为了谋生的,有兼而有之的。收藏的提高过程是一个由爱好到心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悟性差一些就会出现打眼。收藏者都有这种感觉,当看见某一件东西时,会特别喜欢,爱不释手,往往就是在最后一分钟内由于无法割舍而发生打眼。或者,有的希望赚大钱,当看到一个机会甚至会倾其所有,孤注一掷,而这些人往往是有一定水平的。像民国时一些大藏家都有过打眼的经历,其结果就倾家荡产,演变成了悲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些收藏者之所以在最后一分钟没有挺住,就是因为虚荣心在作祟。这些收藏者往往觉得自己懂点门道,商贩一捧,甚至周围的商贩都过来联起手这么一捧,自己就下不来台了,等买回去这后悔啊,可是越是这样越有苦难言,说不出来,也不好意思回去找人家——都是自己给人家吹牛讲课,人家什么都没有说啊。所以,要收藏就要心如静水,虚荣心万万要不得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