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俗称铜板,是古钱币中的大类,清末以来所铸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铜元是我国近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铜元诞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是我国钱币史上称谓“机制币”的开始。铜元中间无孔,是仿照香港铜辅币铸造而成的,因此外观与历代的方孔铜钱不同。铜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
而其中的中华民国铜元在铜元收藏研究中数量很大,是很重要的一个品类。近年来,中国传统机制铜币逐步走俏古玩收藏市场,一些珍稀铜币备受追捧,成交价格屡创新高,连番增长。机制铜币的上佳表现激发了越来越多场外投资者的关注,国内收藏机制铜币的人数与日俱增,投资收藏市场看好。
民国中期铜币,指民国八年(1919)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发行的铜元。这一时期国内铜元的混乱局面达到顶点。地区性分割使铜地流通呈明显的区域性,市面上流通的不仅有清代的各类铜元、民国各类铜元,个别地区还流通大面额铜元,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也发行有自己的铜元,日伪政权则在他们控制的地区也发行了铜元。因此,这一时期的铜元五花八门,种类繁多。